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故事

我记得在2009年前后,公司计划开发 iPad 杂志,公司里没有人会 iOS 开发,丛生安排让王健强负责,他在淘宝上买了两本书,一本 OC,一本 Cocoa,然后订票去广州,上飞机前一晚,翻完了 OC,在飞机上翻完了 Cocoa,在广州落地之后,就开始谈需求,启动编码。

By - 陳 思敬

阿德勒

周末跟一个朋友说,我收藏了阿德勒几乎所有的电子书。昨天发现说大了,才过了一年多,网上又出现了很多新版,当然多数是研究阿德勒的,特别是台湾方面出版的。 关于电子书格式,如果是文字版,推荐保存 ePub 格式,可以在 mobi / azw3 之间自由转换,适合不同的阅读设备,手机,Kindle,墨案,文石都行。 如果是绝版旧书,像《上海生死劫》,因为没有好的文本,推荐收藏PDF扫描版,用 SONY DPT-S1,或者 iPad,电脑等阅读。 TXT,适合早年的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PDA的阅读格式,文本多来自OCR,错漏会比较多,也不适合精排,无法插入图片,而且为了适应当时的小屏,多数文本还有硬回车。

By - 陳 思敬

哲学与转业

东方的我觉得不能算严格的哲学,只能是思想,这些思想看起来很牛,听起来也很牛,但没的操作手册,心领神会却无法下手。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起,就开始讲逻辑和方法,有使用说明书,只是到后来,也越来越难懂了。康德写的每一字你都认识,联起来就不懂了。 东方人的秉性,现实世界太难了,佛说,西方极乐,道说,羽化登仙。但《道德经》,老实说,三分之二都看不懂,对照不同版本的注解,也是一人一个说法。历史上解道德经的,有名有姓的,最低也有上百人吧,我挑了几个文字齐全的,帮助理解。 我理解的修仙,就是内心自洽,不纠结,这就是半仙儿了。世界就是那个世界,无非就是看你怎么认知。所以初中思想政治批判王阳明是很浅薄的,心外无物,但破心中贼难。 如果不想写代码,只能转行,我的想法: 有没有学校或者培训的专业背书; 有没有自已真正感兴趣舍得花时间的方向; 有没有认识的人可以为自已引荐授受你转入新的场地; 作为资源竞争者你自已在新的行业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我自已这几天心心念的转型方向,能坚持吗?

By - 陳 思敬

出路

这两个月,我一直在思考,我这一把年纪了,下一站能做什么,体力,精力都不行,关键眼睛还高。我想当然的认为,教师,医生,律师,这些行业,似乎不太受年龄的限制,有时候年龄还是资本,联系网行业,头发一白就没人要了。 还是得想出路。 如果给自已的运营加一点技术背景,可以自习:服务器,Linux / Windows Server 都行网络,买阿里云 / 腾讯云 都行,重点是重新理解计算机,它不是用来看电影的脚本语言,Python / JavaScript 都行 根据我自已的亲身经历,可以上手,可以见效。

By - 陳 思敬

对话

我肯定会给公司带来创新和变革,这些变化不一定你想要的,也不一定会让你们都感觉舒服。你希望岁月静好,现实却大江奔流。 正视危机 + 职业安全伪命题 放弃存量 + 我能做任何工作 产出作品 + 人是思维的集合 时间是一条河流,我们从中漂过,身边的每一根水草,都在无声的塑造未来的我。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By - 陳 思敬

读书交流

Resin: 我想请教一下,听这么多的书,您是怎么样和自己建立联系的,如何加深印象? 因为有时候我即使认真的读完一本纸书,过了一两年,也都记不清了。 张苏言: 因为我其实只把得到听书当做我选书的窗口,听一听,如果有感兴趣的书,就去买电纸书或纸质书。而且我也不奢求读过的书都记得,一年读50本书,能记住10本的内容就差不多了。更多的还是就是当做一个获取知识的渠道。 Resin: 同感,谢谢分享,心里也释怀了很多。

By - 陳 思敬

专票抵扣

Q:你好,请教一下,比如一个月的原始费用 50万,如果开普票 8 个点,开专票 10 个点,那种票对我们更节约成本?帮我算一下能省多少? A:普票是不能抵扣的,8个点,成本即开票总额是54万。专票10个点,开票总额是55万,按6%税率,税额3万,因税额可抵扣,成本为52万。可以节省2万。 Q:不是说专票可以抵扣17%? A:技术服务费是6%。 营改增之后,技术服务费应该征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一般纳税人适用6%税率。

By - 陳 思敬

快一万公里了

昨天坐同事的车去电众数码,他是六年老司机了,一个观察不周,撞到了买菜大妈的自行车上(准确说是自行车撞到他的车上,但这是在中国),我们都吓得不轻,好在大妈自己开明,一直在道歉说她没有注意。 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我们正在聊平安收购车家,都说保险公司太有钱之类,他说他一年没出过任何险,也要交4000多,话音没落,嘭…… 原因:左前一辆外地的宝马X5,慢慢悠悠的走着,到了一座立交桥附近,因为我们赶时间,同事就想赶紧超车过去,根本就看不见还会有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