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到海淀桥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找《地藏菩萨本愿经》,又顺带买了: 周易大传今注 高亨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版三印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典藏版 附论语词典 中华书局 第一版 孟子译注 国民阅读经典系列 中华书局 第一版 我从哪里来:中华姓氏河南寻根 中华书局 第一版 我原有四书五经点校本,但论语孟子均无译注,以我目前的水平,读起来还是很吃力。高亨先生的易学著作,我向往已久,今日得见,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书店比西单图书大厦感觉好些。我们应该多逛逛书店,好知道自己的浅薄。但书店空气也不好,在里面感觉头晕。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保重身体,争取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自己买的书都读完。否则,留给谁呢?
这段时间都没有再订闹钟,希望早上自然醒来。今天第一次醒,五点二十二分,第二次醒,六点五十七分。没有时间做早餐,只打了一份豆浆,水还放多了,平儿起来炒了菜,热了昨天的煎饼。空气比昨天好很多,没戴口罩。路过鸭绿江宾馆的时候,看到一起完美的错车,现代IX25,电动折叠左后视镜之后,两车之间的空隙目测不超过5公分,羡慕。赶上空车,并且找到位子,是为惊喜,难怪一路都鹊鸣。 地铁上没戴耳机,翻看《十三经说略》的周易部分,读完以下三节: 《周易》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阅读《周易》应当注意的问题 阅读参考书目 该篇的作者为郑万耕先生,先生简历如下:
来知德(1526~1604)明理学家。字矣鲜,别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人。 嘉靖三十一年(1551)乡试中举人后,便“杜门谢客,穷研经史”。 穆宗隆庆四年(1570)起,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周易》。 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完成《易经集注》一书。 万历三十年(1602),经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推荐, 特授翰林院侍诏,以老疾辞,诏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给米三石终其身,终年八十岁。 其名、事在《明史》中有记载,是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惟独一人,故称夫子。 死后建来子嗣,皇帝御赐“崛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
昨天把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听完了,很惭愧,后面的几节听得很不认真,一是对卦词认识不够,另外也有些分心。不过南怀瑾敲门砖的心愿还是实现了,以后我还会重听。 开始听百家讲坛曾仕强播讲的《易经的奥秘》。 曾老爷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滑头,听的时候感觉似乎是那么一回事儿,但是听完之后,可能会觉得他什么也没有讲。但无论如何,开阔眼界。不过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周易之周,和周朝没有关系,而是周密,周全的意思。 关于阴阳,曾谈到君子小人的问题,以前平儿也多次发飙,为何不把那些坏人全部抓起来枪毙。我觉得还是邵子的理论深刻: 樵者问渔者曰:“小人可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