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罗伯聃(Robert 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文词章句读的范例。为此,译者按照汉语言文化的规范,将伊索寓言改写成了流畅、地道、亦庄亦谐的杂录体笔记小说。《意拾喻言》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近乎彻底的中国化。#断舍离# 跋:我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当时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单词的发音,又搞不懂音标,就用汉字给英语注音。这记得这是老师严厉批评的做法。但是1840年出版的《意拾喻言》,大量应用了英文单词为汉字注意。英雄所见?在这里,默默的感恩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姜金菊。
一早看到欣然发的摄于古城凤凰的照片,背后的对联气势非凡,尝试断句,因为下联佐对,自己底子又差,没有成功。想起前几天有网友介绍读古文的方法:找一本没有句读的古本,断句成功,古文也就通了。我的脑海中立刻重现了两个之前见到的明实录无标点本,整个脑袋都大了。但是古人不是一直读这样的书么?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反而读不了? 想在亚马逊上找一本无句读的史记或者古文观止,没有找到,而百衲本的书评又不太好,说是看不清楚夹注。在知乎网友推荐神来之法:手工删除标点。 我找不到精准的匹配中文标点之表达式,遂用最笨的办法试验成功: 。|?|!|,|、|;|:|“|”|‘|’|(|)|《|》|〈|〉|【|】|『|』|「|」|﹃|﹄|〔|〕|…|—|~|﹏|¥|· 得到以下五篇,能读通再增加后续章节:
受天涯高手破空风声中的钝刀等的影响,平儿最近境界大有提升,开始关注《老子》,为其大智慧所折服,并给我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慧海。不过我听着很像是法号。 道德经五千言,的确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在华工的世界文化名人园,即刻印着老子的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过于阳春,那很多对日常生活富有启迪的譱言,初识文字的人也耳熟能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高169米,其内墙壁镶嵌有188块由私人、团体、各城市、各州和其他国家捐赠、镌刻着各种图案和历史故事的纪念石碑,其中有一块刻有中文的为中国清朝年间所赠。 碑呈长方形,高1.6米,宽1.2米,碑的四周是花卉、树木及人物浮雕,碑文书法工整挺秀。全文如下:
张总司令荩忱殉国之噩耗传来,举国震悼。今其灵柩于本日运抵重庆,中正于全军举哀悲恸之余,谨述其英武事迹,为我全体将士告。 追维荩忱生平与敌作战,始于二十二年喜峰口之役,迄于今兹豫鄂之役,无役不身先士卒。当喜峰口之役,歼敌步兵两联队、骑兵一大队,是为荩忱与敌搏战之始。抗战以来,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而临沂之役,荩忱率所部疾趋战地,一日夜达百八十里,与敌板垣师团号称铁军者鏖战七昼夜,卒歼敌师,是为我抗战以来克敌制胜之始。今兹随枣之役,敌悉其全力,三路来攻。荩忱在枣阳之方家集,独当正面,断其归路,毙敌无算,我军大捷。假荩忱不死,则此役收效当不止此。 今强敌未夷,大将先陨,摧我心膂,丧我股肱,岂惟中正一人之私痛,亦我三百万将士同胞之所同声痛哭者也。抑中正私心尤有所痛惜者,荩忱之勇敢善战,举世皆知。其智深勇沉,则犹有世人未及者。自喜峰口战事之后,卢沟桥战事之前,敌人密布平津之间,乘间抵隙。多方以谋我,其时应敌之难,盖有千百于今日之抗战者。荩忱前主察政,后长津市,皆以身当樽俎折冲之交,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惟中正独知其苦衷与枉曲,乃特加爱护矜全,而犹为全国人士所不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