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注:听白云出岫的《左传》很久了,但我今天听《傅佩荣论语300讲》,才知道左丘明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南京大学博士 王红霞 [摘要]左丘明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为解孔子《春秋》而作《左传》。从天道观、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分析左丘明的思想,发现其思想与孔子思想有显著的一致性。这与二人为同受鲁文化影响,二人同好恶及《左传》的写作动机都有很大的关系。左丘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大儒,他在儒学史上的地位应当予以重新评价。 [关键词]左丘明;《左传》;孔子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宝贵的文化典籍,被钱穆先生称为“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准观点所在”[1]。然而,《左传》作者左丘明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问题,他的思想更是被学术界所忽略。笔者试图在探讨左丘明其人的基础上,通过《左传》,分析左丘明的思想,从而确定他的学派归属。
我们的祖先知道,言语会随着时代变,会随着地区变。各种知识、智慧等以言语没有办法传持久远,所以才发明了文言文。这是文字跟语言走两条路,言语随它怎么变,文字不变。只要人们懂文言文,几千年写的东西,我们现在来读来看,也懂他的意思;他的智慧,他的经验,可以提供我们参考。白话文跟语言是一致的,文言文跟语言是分开的。这个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是我们祖先对于后世子孙的爱护。中国历代智慧、才艺、技能靠这个方法来传递。没有文言文就把中国自古以来列祖列宗的经验教训断掉了。我们的祖先对于后世的子孙设想的实在是无微不至,这个恩德实在是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面达不到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