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媜 副题:给街头少年 出处:旧情复燃 按:这是读书群分享的一本 PDF,群里聚集了一大批挑剔的书友,这本书能出现,可能已反映其价值。简媜,原名简敏媜,女,汉族,1961年10月9日出生,台湾省宜兰县人,台湾女作家。本书是九州出版社引进的简体版,散文集,2014 年出版,在这本集子里,简媜向我们描述了环绕在人情滋长周围的动情瞬间。目前简媜的作品在大陆已经被禁,据说是过度宣扬了人的恶和成长的苦。我随手翻到第 45 页,写哪吒,正好刚读完李天飞的《号令群神》,哪吒是《封神演义》里写得最成功的角色,心有戚戚,我就将文本 OCR 出来,并完成了读校。“我们身边的孩子不是哪吒,既非灵珠转世也没有会替他们的灵魂找栖处的师父,肉体凡胎落到这世上各凭沉浮;遇到开明的父母,诚心诚意给予爱与希望陪他长大,教他独立的真义,鼓舞他开拓自己的人生,去实践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与价值。遇到劣质父母,他从小被剥削“尊严”、没收“价值”,承受语言凌辱与肢体暴力。”这一段话振聋发聩,值得每一位父母,以及计划为人父母的人深入思考。
作者:胖咪谈三国 来源:百家号 按:在风连轩群中,看到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考证,更有马伯庸先生的文章:《「孔雀东南飞」背后有着这样惊人的阴谋》,着实吃惊不小。我上高中之前就会背孔雀东南飞,现在20多年过去了,如果不是看到昨天的那个文章,我完全意识不到其后的历史。有没有这么多的微言大义我不知道,但能流传千年,创作的时候有所托,也正常。像我现在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写一篇文章,多数有点什么想法。只要不是动辄后妃之德就值得学习。
全文摘自 罗兰·米勒 亲密关系 第四章 社会认知 归因过程 人们的喜怒哀乐还受到解释伴侣行为时所选择理由的影响。归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归因能确定事件的起因,强调某些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很重要,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事件通常都有很多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的意义相差甚远。我们可以强调个体内部的影响因素(如人格、能力或者努力),或者强调外部的影响因素(如个体所面临的情境或环境)。比如,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通常把成功归结于内因,如充足的准备和自己的能力;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把失败归罪于外因,如试题太难或评分不公(Forsyth & Schlenker,1977)。事件的原因可能稳定而持久,如人的能力;也可能易变而短暂,如心情会起伏不定。原因还可进一步分为可控的,因而我们能管理或影响它们;或者不可控的,因而我们根本没法改变。因为存在以上种种区分,对某一事件的各种不同解释或许看上去都有道理。在亲密关系中,相互依赖的伴侣可能对很多生活事件都承担共同的责任,对因果的判断就格外复杂。
今天知道还有一个杨志和本西游记。 西游记传,四卷四十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毓真校”。写孙悟空得道,保唐僧西游,偕猪八戒、沙和尚降妖伏魔,历尽八十一难,终达西土取经东归故事。《西游记》研究者称之为“杨本”。 本书应为《西游记》缩写本,大体记录故事梗概,而并非所谓删节。目的是为了适应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阅读,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以便廉价推销,当然这样也方便了民间的 手写传抄。民间很多读者粗识文字,对文学性及文字精确度要求不高,关心的只是故事。而且在乡间,这类读者不仅仅是为了悦己,还用以娱人。这种缩写本就成了他们讲古(讲故事)的本头,只要记住粗略的故事脉络,具体细节则加以方言俚俗自由发挥。 盘丝洞一回,本是西游极精彩的一章,我在网上随机找了一个版本,蜈蚣精还未出场,已有六千多字,而杨本整个故事,缩减为五百多字,只剩一副骨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