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苑是由清朝咸丰年间黄汉编著的,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关于猫咪的著作(或言第一部,误。清嘉庆三年王初桐辑有《猫乘》,即早于此书)。 这本书共分七个部分,包括“种类”、“形象”、“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 书中广收中国历代有关猫咪的典故、寓言及传说,其中最为宝贵的是辑录了古代多已失传的《相猫经》。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对花色的雅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今天初七,打工人开始了新的一年的起航。回想小时候,正月初七,我多半还住在邱家塆的舅舅家,等到他们初八或初九去我家拜年,才一起回来。那个年代日子很苦,过年承载了我全部的快乐和希望,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新鞋袜,是现在物质丰富以后所无法体验的。 自打工作以后,我过年就很少回家,也更少走亲戚,与舅舅舅母表兄表弟的联系日少,感情日淡。大概五年以前,因为谁也说不清楚的原因,父辈之间直接断了来往,孰是孰非,我也不想再议论,关系的维护是双向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自己也认为,如果双方都不看重这份亲情,那不如断了干净。 然则今年的春节,与往常并不一样,与父亲还在保持联系的三舅告诉我们,大舅母在年前腊月二十五去世了,二十八出棺,按老家的规矩,正月初二新香。我在北京未回,已经出阁的妹妹,代表我们一家,去送舅母最后一程。
通过喜马拉雅,听完了今何在的《悟空传》,其实还有第二传花果山,第三传百年孤寂,另有外传哪吒传、杨戬传,但悟空传是精华。 这本来是一本我在20年前该读的书,今天是补课,是还愿。有惊喜,也有失落,正如豆瓣的一条评论,人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越来越确信“读书要趁早”!经典作品如果不能在相对应的年龄读到,就产生了时差,所要表达的和接受到的情感信息出现偏差。如果在学生时代读本书,一定是热血、浪漫齐出。可到了工作结婚多年再看,就显得单纯矫情了。不是作品不够好,是我读的太晚。再起码早四年读到悟空传,白晶晶、紫霞、琪琪和至尊宝的故事也许就会完全不同了。 —— Felix Lee 两年前,看《大话西游》,心情亦如是。 记2023年乱入的第一本书,其中精彩的片段,存入夜航船。
太贪婪,看见好书就存,甚至一天到晚到处搜索下载,感觉心力憔悴,所以今年一开年,先划个小圈子。也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我决定用笨办法读书,八条规则: 1. 严格以二零二三年读书计划为中心; 2. 不苛求“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可以并行,也可以弃书; 3. 关键的读书节点,在时光机中记录; 4. 已成型的参考资料记在时光机,需要加工的记在过隙录; 5. 重点内容划线,导出存档于夜航船; 6. 尽力用整块时间读完一节或一章,但也要注意保护视力; 7. 辛夷坞中撰写读书笔记,可以分节; 8. 古之学者为己,温故而知新,或务于精熟,或观其大略。
我们都是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就算有编程能力,也与现在的主流技术有很大差距,且现在的公司都把人当螺丝钉使用,天大的本事也能难一窥业务全貌,比我年青的时候残酷多了。 中国的经济因为疫情政策的重创(注意不是疫情),处境比我们想象中的还难,身边的大小老板都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开启了躺平模式。 我们还没有实力躺平,只能继续修炼,我们是想靠思维和想法吃饭的人,希望以后你们时时刻刻不忘锻炼系统思考的能力。按理我们都有很多的剩余时间,只是碎片化了,所以要想办法把这些零碎的时候集腋成裘,对自己做长期投资,方法有很多种,读书、看电影都可以,但不能是娱乐化的泛读,要想办法有输出,一个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出原本没有但对他人有帮助的东西,农民种的菜,工作生产的锤子,作家写的文章都是。
中国的顶级富豪都润了,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以前的想法:这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与我无关。 现在的想法: 有经济实力的阶层,最有希望影响政治、法律、思想、文化、艺术,推动它们的进步,现在,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物质上富足的人,最有可能培养出知书达理的子孙后代,以他们的专业技术或文艺才华,滋养社会,现在,希望越来越渺茫。 掌握大量资产的人,最有意愿为经济建设做长远的投资,企业和工厂生生不息,底层的百姓有稳定的饭碗,现在,希望越来越渺茫。 高个儿的人都走了,个儿矮的人就再也没有希望顶破天了。 当然垄断的财富也有其自身的弊端,需要政治智慧去化解。 无产阶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