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田氏专用毛笔

张木成是田英章专用笔,草帽崔是田蕴章专用笔。 “木成笔庄”的主人名叫张木成,浙江湖州人,三代以制毛笔为生,祖传手艺,至今以有近100多年历史了。 一般的毛笔讲究“尖 圆 键 齐”既毛笔的“四德”,而张家的毛笔讲究“五德”,既在绝对保证四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良”,既选择传统的湘妃竹,凤眼竹,罗汉竹,红木等经过特殊处理制成毛笔笔杆,精心挑选,粗细适中,不弯不屈,经久不裂,美观实用。那笔毛更不用说了,都是选择太湖优质山羊毛,为了保证质量那是优中选优, 各种软硬豪达200余种。

By - 陳 思敬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2013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 第1名:《红楼梦》√ 第2名:《百年孤独》√ 第3名:《三国演义》 第4名:《追忆似水年华》 第5名:《瓦尔登湖》 第6名:《水浒传》 第7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8名:《西游记》√ 第9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10名:《尤利西斯》

By - 陳 思敬

vForum 2015

READY for ANY vForum 2015 因为晚睡,错过了宋家瑜先生的开场演讲,好在收获一本《云中漫步》,初步翻阅了一下,似乎署名宋家瑜各合适。 很多人参加大会,排场也足够的震撼,会场外的兼职学生,场地工作人员,大厅里漂亮的礼仪小姐,设计得很好的展版,都为会议增色不少。只是我的层次太LOW,会议的内容与我当前的工作还衔接不上,此行的目的主要还是开阔眼界,激励自己关注云计算未来,持续进行英语学习。上午的两场外文演讲,我还是停留在听懂关键词的水平,却假装能听懂而没有借同声设备。

By - 陳 思敬

铁芯扎带

从接触电子产品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见过这位不起眼的小角色,它把数据线收拾得井然有序。 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却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 请问这种缠数据线的细胶线,叫什么名字? 在我烦透了每次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开耳机线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网购一捆这样的线回来,把那该死的耳机线扎瓷实了。 最后在尼龙扎带的启发下,找到了它的学名:铁芯扎线。当然,别名也很多。

By - 陳 思敬

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说:“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 题记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配套音频,我已经听完了,文库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PPT,大部分的观点的案例,都很好,值得反复品味。 现以最后一章的主题为引子,记录听课所得。 在最难的困境之下,你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By - 陳 思敬

美工钢笔使用技巧

手上有英雄美工330若干,9072一支,永生612美工,730美工,727美工,不同型号的笔尖设计差异很大,现在仍不得要领,甚至怀疑经典的330和612设计有问题,弯尖是否过长,角度是否偏大,今天尝试百度一下,有效的资料不多,毕竟钢笔已经退出日常书写的舞台,美工钢笔对年轻一代来说,而像是远古的文物。 个人感觉,330、612、730,适合写行草书,727适合写楷书,9072介于二者之间,只是笔身的设计不甚喜欢。 转载四篇资料,供参考。 其一 一定要选择角度适合自己用笔习惯的,否则就会感觉难以写出变化,跟一般钢笔差不多。粗细主要就是靠笔的角度来调整,毛笔比较精的人用这个可能就比较得心应手一点。

By - 陳 思敬

学书法,必须解决“中锋用笔”问题!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 蔡邕《笔论》 中锋用笔 千古不易 —— 赵孟頫的用笔理论 此文系书法QQ群网友转帖,原作者无考,但观点肯切,可读性强。 书法的基本功,可以说,就是掌握“中锋”的基本功。 中锋的练习就是武功内功的修习,是招式和套路的基础。

By - 陳 思敬

古代工匠刻碑

古代工匠刻碑时,怎样保证碑上的字划和写手的笔迹完全吻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晨曦沐风 来源:知乎 刻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书丹。也就用毛笔蘸朱砂(朱砂:颜色鲜艳易于走刀,颗粒状不乱流,不变形)。第二种就是大家关注的,出现较晚的“摹勒上石”,也就是把纸上的文字复制在碑上。 宋苏轼 《太虚以见寄作诗为谢》:“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记载了摹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