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幽梦影(六)

我回到老家,晚上一个人住,平儿似乎要第二天才到。我栓好大门,心想只要电话保持畅通就好。正在这时,我看到对面二佬的厨房灯还亮着,我想肯定是爷爷在家,就又打开门准备和爷爷聊会儿天,就在这时,我醒了…

By - 陳 瞽鱦

梧桐

2013年11月20日的知乎日报,做得非常好:《法国梧桐,既不法国也不梧桐》。 我的家乡属于淮河水系,多山地,植被茂盛,诸如树,就有枫,柳(杨柳,冲天柳),桐(泡桐、油桐),栗(板栗,麻栗),茶(油茶,绿茶),杉(刺杉,落叶杉),松,槐,柏,桂,栀,桃,李、杏、梨,樱和银杏,还有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树,统称灌木。近年来,从外地引进的树种,像桔子,枇杷,也能开花结果,但产量一般。回忆让人倍感温暖,也会让人心生惆怅。 几天前写华工校园,提到朱九思校长当年大量栽植“法国梧桐”,今天才知这是一个误解,且在国内这种误解特别普遍,庆幸我还没有把“鳳栖梧”和“悬铃木”直接联系起来。补习一下关于梧桐的知识,在我们的家乡并没有这个树种。以后有机会,我会把前面列举的树木,一一引荐。

By - 陳 瞽鱦

为什么要读书 上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一 似乎和爱情一样,讨论了几千年的问题,我只说自己的切身感受。 我出生于鄂豫交界的乡村,山穷,水不恶,祖上世代务农,读书,是我进入城市,增长见识的唯一出路。当然,最初的19年,我主读的是教科书。还能记得起名字的闲书: [小学] 薛家将 [小学] 封神演义 [小学] 安徒生童话 [高中] 万历十五年 [高中] 傲慢与偏见 [高中] 镜花缘

By - 陳 瞽鱦

终于在网易云音乐上,找到了128KBS的容畅的《七月》,大学时代美好的回忆,没有与之相关的人,就是纯粹的单曲循环这首歌。 除了《七月》,应该还有另外一首歌,但是,我已经记不起名字了……

By - 陳 瞽鱦

千千静听

千千静听5.7.9,最后一个无 bdaucommon.dll(百度客户端自动更新共享库)的版本。 我不会唱歌,但音乐伴随我16年,几乎没有离过开。 从爱华随身听,到索尼磁带机,索尼HD MP3,iPod Touch,索尼 M10,还有一直身携带的手机,都是至爱的音乐播放器。我记在上海的时候,还专门买过一部摩托罗拉E398,主打音乐播放。 电脑上的音乐播放器,大学时代是Winamp,经典的2.8.1,现在还收藏着。初到上海,同事推荐了千千静听,于是统治我的桌面直到现在。但是千千静听从5.7.9之后,就被百度强行侵入,直到最后被百度收购,改名换姓,淡出视野。然而还是很多人怀念天天静听,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有网友专门搜集整理了全部的天天静听版本,分享在360云盘(懂),我也转存了。昨天把公司电脑里的千千退回到5.7.9,并打包带回家里,解压至 Surface Pro 的 Windows 10,可用(直接安装已经不能兼容)。千千除了干净的声音,还有以下我觉得出色的功能:

By - 陳 瞽鱦

文明是对野蛮的改造

似乎从小学起,老师就教育我们说:讲文明,懂礼貌。 所有的国史,都会浓墨重彩的描写中华文明,准确的说,是古代中华文明。 我在武汉读书的时候,似乎有一门课叫《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老师是一位挺有风度的知识女性,讲课适值美国911事件,她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读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塞缪尔·亨廷顿。正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走上了只买书不读书的不归路……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包含“文明”字眼的横幅或标语。 然而,可能很少有人仔细的思考,究竟什么是文明。 易中天先生在北大的演讲,部分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By - 陳 瞽鱦

梦学

最近一年梦多,而印象最深的梦,莫过于上学,因为它总是以不同的时空和主题,反复的出现。 然而大多数的梦,都是在醒的刹那刻骨铭心,但经过一天的忙碌,又消逝于无形,难怪佛家教诲如梦幻泡影。 《梦的解析》这部书,在我购买Kindle的初期,就已经下载,而且不止一个版本,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正式阅读。但我坚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今天是我36岁生日,而昨晚关于上学的梦,持续到凌晨六点,我也得已在准备早餐的间隙,记下梦的要点,在某些方面,它们能还原我的思想,美丑俱在。 和之前动辄梦见考试,心急如焚不同,昨天的主题是悠闲的大学生活,只是人物略有错位。除我之外,主角是高中的雷春,和大学的辛明,但被共同置入华工的校园。

By - 陳 瞽鱦

总结最近听的余世维讲座

为了拷贝汽车音乐,删除了A3 SD卡上的余世维讲座,一则开车的时候不太适合听讲座,二则我的M10中也有同样的内容。 现整理一下过去一个月中听的三部讲座: 2011赢在执行第二版 宾客期望的酒店管理 成功经理人南京邮电版 关于执行力,总结为一句话:用正确的人,把正确的事做正确。还有一个观点印象深刻:管理者应该花精力留住10%的关键人才。这里可以看到讲义。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而这一部有可能是第一版,无法查证。

By - 陳 瞽鱦

字如其人(之二)

在百度云开放搜索的时候,我顺藤摸瓜,收藏了太多网络精品,足够一辈子品尝,回味。 其中一组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硬笔书法教程,我看了两集钱沛云先生的《硬笔书法五十讲》,激动得不能自已,原来书法还可以这么学习。视频中先生带着一个孩子和一位年轻教师,先讲解理论基础,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字现场练习,能清楚的看到笔势运作,写完之后,先生再进行点评,这是传统的印刷字帖无法展现的。 网上搜索了一下,硬笔书法五十讲的纸质书,京东有售(2014-08-08),视频搭配纸书,凝结在我心头二十多年的楷书问题,应该就可以有所突破了。 钱沛云硬笔书法五十讲 特级教师教你写一手好字:中学硬笔行书 钱沛云写字等级考试规范字帖:硬笔书写

By - 陳 瞽鱦

字如其人(之一)

当初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字是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原因是工整,对孩子而言,赞誉就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当我发现中学旁边的刘祥书店里有庞中华字帖的时候,没怎么犹豫就买下了,尽管当时预缴书本费都是难题。 但是无论我怎么练习,只要一抛开字帖,就打回原形,只是隐隐的记得,庞老师强调过,写字要讲究间架结构。后来读初中,在别的同学都形成自己写字风格的时候,我仍在原地踏步,就好像我的身高一样。何松山没有买过字帖,但下笔薄酒飘逸,是我崇拜的对象。但因为考试成绩好,也没有人在意我写的字是否漂亮。直到上了高中,政治老师王宏业指着我试卷说,你看你写的这个字,画的什么啊!(按:感谢王老师没有直言鬼画符!) 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本不会写字,随着笔记、答题压力的增加,我最初的那点工整也丢失了,惨不忍睹。但我也知道,我练习多年的楷书,没有一点的效果,现在要想突破,只能另辟蹊径了。只是我了解的硬笔书法家,还只庞中华一个,手上有一套五体字帖卡片,楷书是没有信心了,我更知道行书、草书要以楷书为基础,而且答题也不能用草书啊,当然更不能用小篆,隶书的笔画似乎比较有规律,很好掌握,就是它了,于是开始苦练隶书,也是庞中华老师送我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