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如何押韵
我这段时间,喂了猫回到床上,就需要很长时间入睡,抓起手机看一时间看一首唐诗,开始背诵。我用的本子是安然编排的《唐诗三百首全解》。
今天读到杜甫望岳。杜甫其实有三首望岳,东岳大家都耳熟能详,西岳和南岳,至少我是第一次知道。
唐朝以前的诗人作诗押韵,多按当时语言,因为语音的流变,今天读起来,很多显得并不入韵,比如杜甫《望岳》其三押尊、孙、盆、门和源字。后来宋人依据唐诗押韵的规则,作成《平水韵》等韵谱,作诗皆按谱押韵,距离当时的口语就已经有一定距离了,逮元代中原音大量掺入胡音,距离就更远。
望岳·西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源读,按现代汉语读法,肯定不押韵了,查了粤语发音:
可以用普通话读法的“云”(yún)字,把它读成第三声,即是“允”(yǔn)的普通话字发音,就是广东话“源” 的发音了。
这样就真押上了。
由此又想到另外几首诗。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回怎么读?我选择 huái。
新的问题,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怎么读?我印象中,小学老师说此诗的衰,要改读 cuī,这样可以和现代汉语回押韵,但是第四句,来,怎么读呢?
我现在的观点,统一押 āi 韵,一、三、四分别念:huái,shuāi,lái。
老师第一次让我们改音的诗,应该是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尾字,念 xiá,不然即使用粤语发音,也不押韵。
读宋词时,很困惑杯字的发音,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杯怎么念?
为押韵,压倒性的意见,是念 bāi,很好,读这首词就非常顺口,据说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浮一大白,汉语成语,拼音是 fú yī dà bái,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但又该怎么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目前还没有查到催可以改读 cuāi 或者 cāi,那就按现代汉语读 cuī,于是,整诗按现代音读,竟然全部打通:
统一押 uī 韵,一、三、四分别念:bēi,cuī,huí。
虽然首句从汉语拼音方案看,押韵不标准,但读起来很顺。
由此看来,经过历史的变迁,寻音太难。
当然,也有简易的方法,就是怎么顺,怎么读。
1 thought on “古诗如何押韵”
Christen September 21, 2022 at 11:24 am
我已在微信公众号整理平水韵!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