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习笔记之上善若水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写本,与现在的通行本《道德经》在文字上和篇章次序上有较大出入,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所引《老子》本文次序一致。
帛书《老子》甲本抄写在通高24厘米的帛上,《老子》乙本抄写在通高48厘米的帛上。皆朱丝栏墨书。甲本的字体在篆隶之间,不避高帝刘邦讳,抄写时代可能在高帝时期。乙本的字体为隶书,避邦字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抄写时代可能在惠帝或吕后时期。甲、乙两本各附抄有四篇古佚书,甲本在卷后,乙本在卷前。甲本《老子》和卷后四篇古佚书合抄成一个长卷,共463行,约有13,000多字。乙本《老子》与卷前四篇古佚书出土时折叠的边缘已经残断,分成32片,经缀合,共有252行,约16,000佘字,两种《老子》抄本大体相同,但和今本对照,在文字上和篇章次序上都有较大出入。
《老子》甲本卷后四篇古佚书,均无篇题,文献记栽也无可查考。第一篇共181行,约有5,400佘字。是有关儒家思想中的“慎独”、“性善”的内容。第二篇是有关伊尹论“九主”的内容,共52行,约1,500多字。文中讲到九种君主,特别肯定了“法君”。第三篇共48行,约1,500多字。是有关兵家论述攻战守御的内容。第四篇共13行,约400佘字。文字简短,综述了“五行”和德、圣、智的关系。因后部残缺甚多,文意不明。《老子》乙本卷前四篇古佚书皆有篇题,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共抄有175行,约11,160多字。除少数几篇文字略有残缺外,其余保存的都很完整。
山水有魂,草木有韵,天地有大美。静水流深,智者无言,心中有日月。
只文字,就有诸多不同。
帛书甲本: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帛书乙本: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王弼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傅奕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水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
老子心中,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善人居所如水般顺应自然,善于选择地方。
心善渊:心胸如水一般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默。
予善天:对待人因该像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
言善信:说话像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
正善治:从政如水般净化污秽,善于治理国家。
事善能:处事如水般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
动善时: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顺随天时,懂得把握时机。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处众人之所恶,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故几于道。水性几于道同。居善地,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心善渊,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与善仁,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正善治,无有不洗,清且平也。事善能,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故无尤。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1 thought on “老子学习笔记之上善若水”
Christen April 20, 2021 at 11:13 am
我已经好多天没读老子了,定力不足,可能是我一生最大的问题。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