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
今天看到行政的 HR 首页,变得高大上了,作为一家 IT 公司,我们终于部分的实现了文档在线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突然想起小时候爸爸常说的一句话:
窑匠家住草屋,瓦匠家住倒屋,木匠门口没得凳子坐。
后在贴吧看到这个文章,难道作者是同乡?不过他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解读,我觉得有一些牵强。这三句俗语,我认为更接近《蚕妇》和《陶者》的思想。
蚕妇
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贴吧全文引用,重新排版:
别被特长束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句谚语:“窑匠家住草屋,瓦匠家住倒屋。”对前面一句我能理解,因为窑匠考虑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一砖一瓦都舍不得自用,理所当然只能住草屋了。而对后一句却一直不能理解,瓦匠会盖房为什么家里还要住倒屋呢?
偶然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木匠,手艺精湛,人又勤恳,因此收入颇为可观,用当时的话来说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木匠富裕起来后盖了一座房子,依据当地的风俗,“好马配好鞍,”好房子就需要配上一副好大门才算完美。木匠做大门可谓手到擒来,做自家大门自然更是尽心尽力,木匠使出全部的绝活,雕、刻、钻、磨、削,花了整整一周工夫为房子做了一副既结实又美观大方的大门。大门描龙雕凤,用镂空花边衬托,特别的醒目,见者无不啧啧称赞。木匠更是得意非凡,有事没事总爱捧着个紫沙陶壶围着大门一圈圈地转悠。
时光流逝,大门上雕刻的花纹渐渐被岁月风蚀磨平,木门材质逐渐老化变形,今天门轴坏了,明天又无缘无故破了一个洞,但幸运的是每次木匠都能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将木门修补完好。木匠时常不免要沾沾自喜,幸亏当初爹娘让自己学了这门好手艺,要不然这大门破了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呢!
一日木匠又在门前转悠,邻居老王头叫住木匠:“你自己是做木匠的,你看看你家的门都破成了什么样也不想想办法!”
木匠这才认认真真地看了看自家的门,木匠发现,老旧的木门上疤痕累累,凸显在一排宽大的铝合金、不锈钢玻璃门中间特别地扎眼……木匠不由长叹:“这都是我自认为精湛的技艺固封了我家大门的正常变更啊!”
看完故事,我终于理解了“瓦匠家住倒屋”这句谚语的真正涵义:瓦匠自认为有技在身,房子破了坏了,他只需修一下补一下就行了,绝不需要像别人那样花费大力气和金钱去推倒重建的,时间久了,房子终会在某次的风雨之后彻底地垮塌崩溃,这都是被自身的特长束缚住自己的结果。
跋:原作者只引用了谚语的前两句,最后用木匠的故事类比论证为何“瓦匠家住倒屋”,看起来似乎也能说得通,不过,木匠的大门老旧,或许是事实,但是旧时更多的木匠,是根本没有凳子可坐,读删节版的书,挺害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