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致歉

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第二章,苏杰提到了对新产品需求的“进攻”心态,和老产品的“防守”心态,很自然的联想到我在处理奥迪需求过程中的懊恼。现在心情已经平复多了,我自己的责任也很大,我非常理解销售的需求,但我没有用同样的深度去理解我在广州的同事。广州北京,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我们身上背负的重量也不一样,对而我言,这个数据同步是一个新产品,没有历史负担,且对公司而言,有现实的经济利益,我自然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去推动,而站在广州的角度,他们可能每一天都会收到堆积如山的奇奇怪怪的想法,同时又面临着稳定性和新版本的双重压力,自然对这个突然闯入的新需求采取坚决的防守,且潜意识的认为,这不是他们应该负责的事情。

是我自己坏了心情,和他人无关,我也没有充分的尊重我的同事,以后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是时间长资格老,就可以为所欲为,你所积累的口碑,终会一天一天的被自己的狂妄剥蚀殆尽。在销售和研发之间,作为产品人,清醒的中立,是最可贵的品质。原来,我有意做了两天的帮凶,仅此一劫,无论我多么的恪守“主动服务”,也不足弥消罪过。在这里,真诚的对被我伤害和误读的人,说一声:对不起。我自己也深受其害,那都是不成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2017全新奥迪A3 CKD上市互动营销·反思之二)
在国人著的关于产品经理的书,这一本算是良心之作。首先它的标题非常好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们的生活,情感,无不是一件产品,需要我们的用心的经营。做一个有心的人,把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想,运用中软件设计和研发,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经常和同事说,软件都是有生命的,像人一样生老病死,以做人之道研发软件,以软件(硬件亦然)兴衰思考人生的轨迹,这些,都是相通的。
进入职场的这么多年,我在软件的搜寻和对比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通Confluence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管理好曾经邂逅的那些软件,那一些可能已经不再熟悉的名字,记录着我年轻时候的孜孜以求。无论我今后能否走上产品经理这条路,我都会感恩这些软件,他们提高了我的工作效果,延长了我的生命,更关键的是,他们及其作者,激励了我很认真的思考,是独立的思考。
苏杰的这本书,基于他的博客,看得出他是一个专注的人,所以这么年轻就开花结果。而我的博客,其实也写了很多年,但是浅薄庞杂,到今天还是自说自话,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深挖的方向,典型的三分钟热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