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我们的人格
这几天又听了一遍白云出岫诵读的《颜氏家训》,《教子》开篇第一句话,印象深刻: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回望我的孩提和少年时代,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知识水平,还有整个的农村社会风气的限制,不只是我,同龄的孩子也多半是散养长大的,在爱的能力和性格教育上,多为空白,能够认知基本的善恶,可供养我们读书,已经是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
后推十年,90年代出生的孩子,虽然因为父母打工而有了较为宽裕的经济基础,但又衍生了新的问题: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隔代的教育,相对而言更加溺爱孩子,同时在消费观念上更为俭朴,也完全认识不到孩子在心灵上的需求。
现在,就是这样的两个群体,组成了我们的工作团队。虽然,我们有整体一致的价值观,八小时之外也能够非常开心的交流,对技术追求的方向不尽一致但都愿意坦诚的分享,但仍无法掩盖我们在人格教育上的缺憾,童年只有一次,谁也没有办法倒带重来。唯一欣慰的是,我们都勇于承认这一点,并且在尽力的修复,努力学习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奋力健全自己的人格。
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广泛探讨的国际尖端课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探索,在20世纪末期已基本达成共识,这就是通用人格模式 ―― “大五”,并已在社会不同领域广泛应用。
五个维度的虽然至今还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在使用,但逐步趋向一致,一般的命名是:
- 外倾性(extraversion)
- 宜人性(agreeableness)
- 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 情绪性(emotionality or neuroticism)
- 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or intellect)
它们的意义在不同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使用中大体是一致的。
这就是从今往后,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方向,会很痛苦,但为了更高层面的幸福,值得付出。似乎很少有哪个职业,会像程序员一样,在网络上被黑(善意)或者自黑得如此厉害,究其根源,除了我们本身都是骨灰级网民之外,职业习惯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后天的人格。都说三十岁以后的人生,要自己负责,在人格教育上,如果我们还是不加修剪而任由其野蛮生长,人到中年就无法校正了,我想计算机相关的普通从业人员,最害怕听到的,就是中年。
这里必须先澄清一点,我所有的论述,都是基于一个前提,我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个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人格上可能病得药可救,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打造了Apple的神话,我只能说,他是上智之人,无与伦比的天赋和独步天下的偏执,不是你我所能拥有的。
你也是普通人吧,一起努力,健全我们的人格,把自己也当作一款应用,我们既是产品经理,又是研发工程师,fix the bugs and deep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