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主动链接资源

在这个性张扬的时代,温和,同理心,换位思考的品质,似乎越来越罕见:别站在你的角度看我,我怕你看不懂。
同时,这又是一个跨界,云计算,海量数据改换互联网的年代,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协作。
我们经常调侃自己的单位是厂子,但是内心清楚,我们的部门不是车间,一个合理人才结构,必须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认可自己有其短板,同时又自然形成合理的能力阶梯,特别是微小的团队。大家可以默契的配合,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机会,同时又认识到我必须向身边的人学习。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不同领域的技术也难有高下之分,但是项目在规模、难度、价值,以及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力,必定有其差异。人与人之间,差别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大,但经验的积累,悟性的培养,兴趣之所向,和自省的习惯,还是有不同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我认为构成一个人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力不断在变化。部门经理通过观察和沟通,掌握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定位,将合理的资源和项目,分配到合适的人身上,就完成了基本的管理。对团队成员而言,最大程度上抑制了内耗,同时又能看到进步的空间,这是最好的状态。

在信息的流通和分享变得特别便捷以后,开始流行一个词汇:“别人家的公司”,别人的年会抽奖,别人的新马泰一周游,别人上下班不打卡,甚至别人的前台也比我们的漂亮……然而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要扔,要么忍,要么……,职场天生自由又无往不在牢笼之中,我觉得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实要比羡慕忌妒恨要好。每一个老板,都有自己的企业管理直觉,不懂成本控制的公司,在我看来,和功能特别强大而又完全免费的云服务一样,我真的不敢用,因为我不知道哪一天他的资金链突然断裂,我的数据将烟消云散,所以我从来不抱怨百度网盘收费,微博的广告越来越多,因为只有他们赚钱了,这个业务才能相对活得更长。具体我所在的公司,现金流的管控的确严格,也从来不会打政策的擦边球为员工减轻税险负担,但也有其灵活的地方,比如机器、设备、服务、图书的申请,除了分公司要以广州为参考之外,其它的从来不为难我们。因为这个传统,我为部门创造了良好的有助于技能提升的软、硬件环境,就个人职业发展而言,我觉得要比十个一万的大奖更加鼓舞人心。发现可开垦的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它们分配到合理的空间,结成网络,是我个人的成就之一,最终也为公司创造了远甚于其成本的效益。
关键词:MacBook Air, Dell P2714H
Batman
第三个方向的链接,是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链接。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必定善于偷懒,而大部分人最难忍受的事,可能就是机械的重复相同的工作,所有的计算机,最拿手的本领是不知疲倦的反复运算。售前支持的核心任务,除了配合销售做好专题、活动之外,另外一个方向,是和销售充分的沟通,发现他们日常工作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的任务,将其分离并抽象为一款软件,形式不限,可以是桌面工具,可以是BS应用,也可以是Chrome插件,目标是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出错的机会。因为是我们主动发起,同时扮演着产品和研发的双重身份,上线之后,还承担培训、推广的工作,对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键词:OA Helper, Monitor Analytics, SPA
除了公司内部的链接,相对幸运,我们也一直有和客户当面沟通的机会。从早期的活动需求沟通,到后来的厂商应用推广,再到近年来广告投放的配合,我一直承担着连接客户-研发-销售的中间角色。在这种三角博弈中,虽然从理论上大家应该通力合作,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每一方都在竭力的试探底线,摩擦甚至冲突都在所难免,感觉他们都在用只有自己能懂的语言在参与沟通。无数次的案例,在不自觉中,我担负了项目经理的职责,因为我在这个行业蹲守的时间太长了,成了唯一的能听懂各自语言的翻译官。做好这项工作的指导原则,首先是站队正确,其次努力换位思考,通过反复的沟通探知对方的真实目标,不断的变通实现方式,拔除死结,推动项目进展。
关键词:Nokia, Intel, Tylenol, Toyota
以上四个方面的链接,可能读起来非常抽象,其实都是过去几年的实际经历,每一个方向都是从具体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那些客户和应用的名字,我的记忆非常深刻,只是不便详细展开。再者,这些工作更多的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全局眼光和沟通能力,还有主动服务的精神,似乎个人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显得没有那么重要,这是事实的真相吗?性格原因,我有自己的苦衷,多年的焦虑令到我很难在一个技术领域钻得很深,我始终没能成为一名技术专家,只不过在广度上有一定谈资,到目前为止还可以应对这些沟通。我努力训练这些链接能力,自我安慰,也是一种扬长避短的人生哲学吧。其实2007年,我在赴上海学习开发之前,我的室友,也是我非常敬重的手机行业的资深编辑,就曾友善的质疑过我的选择,认为结网型的人才,其实是非常稀缺的。但如果我没有真正的前后端编程经历,我也无法在客户会议这种场合短时间内判断需求能否实现,解释实现的方法,以及评估上线时间。
技术在飞速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互联网媒体的格局,也在深度改变网络媒体(几乎)唯一的收入来源:广告。在移动、大数据、虚拟现实成为热点和主流的形势下,旧的知识积累已经无法应对,一则我们每个人都要追赶新技术的方向,强加学习,二则必须培养天分和努力都过硬的技术中坚,他的存在,让我们的内心感觉踏实。这一层,也是从沟通到技术的链接。
技术天才,从来都是少数,至少我这一生都不可能是。以后的职业方向,我仍然选择把自己挂在网上,努力提升结网的能力,把更多的零散资源链接在一起,尽管风雨飘摇,不言弃,亦不言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