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青岛

原标题:青岛不涝地形帮大忙 德国造下水道仅剩2.6公里
每年到了雨季,许多城市常被内涝所困扰。在城区看海的遭遇让很多人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青岛,并称其为不怕水淹的城市,而100多年前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更被人津津乐道。
7月4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年德国人修的80公里下水道中,如今只有2.6公里保持原样并延续着排水功能,占城区排水管网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青岛之所以不太怕水淹,除了排水设施相对完善,地形因素也不可忽视。

根据市排水管理处的相关资料,1898年10月起,德国殖民当局将前海一带青岛村的居民强行迁移,然后把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整个区域的住房拆除,划定为欧人居住区,按照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欧人居住区开辟了新市街,并在主要街道下铺设了3200米下水管道,均为雨水管,污物则由桶搬运。后因桶运有碍卫生,1898年开始设置污水管道。德国侵占时期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共有约80公里。但据单强炜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80公里的管道多数出现破损,遂过去多年里陆续进行了翻建整修,目前,仅有约2.6公里仍在正常使用,而长度不足主城区排水管道总长度的千分之一。
既然德国人修建的下水管道并不太多,为何历次暴雨都没给青岛道路造成严重积水呢?
青岛排水较好,首先得益于青岛独特的地理特点,因为城区为丘陵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临近大海,排海路径比较短,雨水比内地排泄速度快。
其次,每年青岛市排水管理处都根据道路排水情况,争取财政支持,逐步进行改造,像福州路中段、香港中路汽水厂门前、人民路瑞昌路路口、鄱阳湖路、宏大路等积水路段,都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


随着雨季到来,国内很多城市又开始看海了。去年北京雨灾的时候,很多精英在评判政府的同时,把青岛捧上了天。当然,人家不可能捧共产党治理下的青岛,人家是捧的是德国殖民者统治下的青岛。人家德国人给青岛植入了超级强大的良心,保证了青岛百年不淹。
不过作为一个在青岛生活工作近20年的市民我表示以上纯属扯淡。
首先凭良心讲,德国人建的下水道确实是不错的。德国人严谨的作风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尽管如此,靠当年德国人植入的良心来保青岛,还是基本上不靠谱的。
当年德国人经营的青岛,核心部分主要集中在从栈桥到八大关一线,那颗超级良心——能跑汽车的地下管道,就在这里。而这片区域连青岛市区面积的1%都不到,“良心论”无法解释为何其他99%的区域也不会发生内涝。
不靠良心靠什么?答案是:老天爷。
老天爷造就了青岛的地势:没有一块平地,没有一条直路。所有的路都是崎岖蜿蜒,高低不平,这种地势,能积水,那才是奇迹。
加上雨水管网依地势倾斜布局,虽然管径与内地其他城市差不多,但流量肯定要大得多。
有人很快就会发现破绽:按照这种解释,地势高不会淹这好理解。但是水往低处流,地势低的地方不就被淹了?
答案也很简单:谁流到低处就汇成了河。河里是不住人的。
摘录自天涯:青岛市内为什么没有内涝


说白了青岛市区就是山区丘陵,类似济南经十路以南的地形,当然下雨不积水了。这些年以来,借着青岛这个事,网上不断有人传播谣言,美化德国殖民者,侮辱中国人和中国政府,说什么青岛的下水道都是德国人修的,能跑汽车,下水道里有油纸包的零件,是100年前留下来的,现在给德国人打个电话他们就告诉你藏在什么地方,简直都快成了传奇神话了。
摘录自贴吧:青岛下雨不易积水的真正原因,辟这些年来的谣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