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再看自动起停

按:自动起停这个功能,一开始我是很排斥的,因为总是用不好,有时候只是堵车,一脚踩重了熄火,有时候绿灯启动,油门没有控制好,车向前猛蹿,甚至车家上有老司机也发帖子说这个功能不好用,给出了技巧。所以相当长的时间,我总是上车就关自动起停。一年多了,对油门的感觉好些,也摸索出了一个不让车蹿的技巧:轻点油门,启动发动机,等1-2秒(转速回落之后),再踩油门前进。
尽管如此,在丽泽路上等灯的时候,实际触发自动起停的次数不是很多,我没有重踩刹车的习惯。
但周一晚上,我在金四季购物广场停车的时候,发现行车电脑报障:自动起/停系统故障,功能不可用!

熄火,再次点火,故障依旧,买完猫粮再发车,还是报障(6月27日晚上8点半,里程:9539)。晚上我在A3的微信群中咨询,发现也有其它的网友碰到这个问题,也是捱着没修。
人就是这样,本来这功能不太喜欢,也不常用,但是真出故障了,心里就放不下,我甚至已经决定周日去修车了。网上搜索,找不出个所以然,尽管群里有位网友半开玩笑的说:放一晚上就好了。
周二早上,满怀希望启动车辆,故障还在。下午回家,点火的时候还是报障。但在陶然亭加油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我竟然一脚把车踩熄火了,加完油,再启动车,不报障了。
心情激动,以致于向开阳桥左转的时候,我提前打了方向,逆行了!
下面面系统整理一下奥迪自动起停相关的知识,消除误解,资料来自汽车之家论坛,但原文没有排版,整个一大段,读起来很累。
有什么用: 在堵车和等红灯时,发动机可以自动熄火,起步时再点火,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排放。
优点: 自动起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尾气排放,减少车辆油耗。
不足: 增加造车成本。 启动时多少会抖动影响舒适性。
误区: 配置自动起停技术的车型必须使用高品质的机油。
以下这些情况下不会启动该功能:

  • 发动机未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 自动空调未达到预设温度
  • 电瓶储电量不够
  • 停车后转动方向
  • 车辆紧急刹车
  • 倒车时……

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时发动机自动停止转动:

  • 车轮转速传感器显示为零
  • 电池有足够的能量
  • 行驶满4公里
  • 系安全带
  • 空调达到设定温度

代表车型: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和上海通用,上汽、长安、长城、吉利、一汽、东风、海马、华晨、比亚迪以及江淮等
技术概述: 自动起停的核心就在于——自动控制熄火和启动,同时实现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这项功能主要适应于城市交通中等待信号灯或是堵车时,能够尽量降低发动机怠速空转时间,并且在发动机熄火后其电源能取代皮带轮对发动机冷却风扇及车内空调提供运转动力。
技术原理: 频繁启动对发动机是否会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增加更多的油耗。从理论上说,假设在1分钟内不断的启动、熄火,油耗一定会高于正常怠速,但是在一分钟内熄火启动一次,油耗一定是低于怠速的油耗。
很多人认为,在城市道路中频繁地熄火再起动,反而会增加燃油的消耗,并不能达到节油的目的,在车辆结束停止状态再次起动时,由于发动机处于正常运转温度,起动阻力较小,并且在起动时通过电能驱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飞轮进行起动,此时起动的耗油量仅相当于怠速0.7秒的耗油量,所以理论上停车超过0.7秒就都有节油效果。
怠速油耗2升/小时,折算下来怠速10秒钟消耗5.5毫升,启动一次(5秒)的油耗为4.125毫升,也就是说哪怕之熄火10秒钟你就赚了。按一个红绿灯平均等候60秒算,刨去启动的燃油消耗,12个红灯就能节省一听可乐(355ml)的燃油。
有人说,频繁的启动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这的确没错,汽车发动机的磨损有80%以上来自冷启动时的瞬间磨损,正常怠速运行磨损占2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自动起停功能在冷车时会自动关闭(奥迪设定要行驶4公里),采用这项功能的车辆,起动电机和蓄电池等相关元件都已进行了优化,另外由于减少了停车时间发动机的怠速磨损,所以可以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变得更长。
热车启动
但从用户的角度也需要注意及时保养和更换高品质的机油,来尽量减小启动带来的不必要磨损。 直喷发动机更容易实现自动起停,自动起停技术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需要更耐用的起动机以及反复启动时如何减少冲击感。一般的起动机设计允许通过很大的工作电流,但使用时间很短。反复使用起动机容易造成起动机过热损坏,因此具备自动起停功能的起动机必须比普通起动机耐用很多。
从原理上讲,自动起停无非就是我们主动熄火,然后重新扭动钥匙点火而已。但实际上需要避免反复起停带来的启动延迟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一点会被用户切身体会。 从Q3的实际驾驶情况看来,完全不会出现延时的情况,由于Q3使用加强型起动机和缸内直喷所以启动速度很快。在这里,直喷发动机是一个关键。由于直喷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喷油器雾化汽油,原理上可以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完成启动。而一般的进气管喷射发动机,需要进气气流雾化汽油再携带进汽缸,启动时间要比直喷慢不少。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这类发动机在运用自动起停装置之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重启,除了电能消耗大,燃油损失大,还造成车内成员的不适。
必须使用高品质的机油
关于自动起停系统的很多疑问,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例如空调达不到设定温度,蓄电池电量很低、车外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刹车系统内压力下降到某一点之下等等,都不会开始系统。尽管自动起停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很多情况,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就是需要使用高品质机油。 汽车发动机在正常行驶状态的磨损是极小的,因为当发动机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后,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机油润滑都进入了最理想的状态。反而在冷启动的时候,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外加没有机油油膜的保护,其磨损量占到了发动机磨损量的80%以上。 因此,冷车时反复地起停发动机,必然会缩短发动机的寿命。不过由于在行驶过程中起停,发动机工作温度已经达到正常值,因此影响发动机磨损的主要因素就是润滑油膜。 不同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自身适用的润滑油粘度等参数。不过国内用户对机油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认为差不多就行,往往会使用较为便宜的机油。如果在配置自动起停技术的车型中使用低质量的机油,对发动机的损害就会很大。
历史发展
有些人是从Smart开始知道自动起停功能;有些人是从雪铁龙C2(国外版)上知道这项技术;有些人或许还不知道有这项技术,认为这是新生事物。但其实这项技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就已经出现。 当时丰田在皇冠轿车上对这一技术进行过实用性测试,只要车辆停稳后1.5秒,发动机就会自动断油熄火,而这也成为日后自动起停发展的理论及设计雏形。这台皇冠在东京的城市交通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测试,证明这一技术能带来10%左右的节油效果。 而在此之后,大众、菲亚特、雪铁龙等众多品牌都开始涉足这一技术,但直到2006年自动起停功能才开始了普及之路,究其原因是欧盟日益严苛法规限制,让众多汽车企业不得不想办法节能减排。目前来看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长时间停车不熄火会受到处罚,在离我们最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已通过《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草案》,按照规定,除巴士、混合动力车型等豁免情形之外,怠速三分钟之后必须熄火,否则将定额罚款320港元。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有立法监管停车熄火,怠速停车熄火立法正在全球成为惯例。 在欧盟地区,明年预计将有超过半数的新上市车型配备自动起停功能,相信中国也会跟随这一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当然是件好事,即便不以省钱为目的,也应该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着想。
自动起停功能能帮助用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毕竟光靠这一个功能,作用是有限的,省油的关键还在于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心态。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动起停是否会对发电机和起动机造成使用寿命减少的坏处,奥迪使用的起动机,发电机都是博世提供的,对发电机和起动机都进行了加强处理,起动机使用次数在40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启动50次,也能使用21年,能和车辆同寿命,大家可以放心使用此功能,不会影响车辆部件寿命,而且连续使用12个红绿灯(每个60秒计算),可以省一听装易拉罐的汽油,一年下来可以省不少,而且不会对车造成使用寿命的影响,唯一坏处就是牺牲点舒适性,比如倒车进车库等时候建议关闭,其他时候就把这功能打开吧,大家一起爱护环境,减少排放。
一台每年行驶20000km、搭载2.0T发动机的中型车,由于起停技术的使用,每年可大约节约2000元人民币。在北上广这种拥堵较为严重的大城市,节油效果会更加明显。 奥迪率先表示,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销售的所有奥迪新车都将全面搭载车辆自动起/停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


在装备启动-停止系统的奥迪手动挡车型上,当行驶至红灯或者短时停车时,驾驶者只需将变速杆处于空挡位置、松开离合器踏板之后,引擎便会自动关闭。当驾驶者再次踩下离合器踏板,一个高效的启动器就会重新快速舒适地启动发动机,在挂入挡位的过程中,发动机已经达到怠速状态。在高效的蓄电池技术和相应的发动机管理程序的支持下,启动-停止系统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正常工作,只需短暂的预热过程便可激活。根据奥迪的数据,在标准行驶试验中,该系统百公里可节省0.2L/100km的燃油消耗,在城市交通中的效果甚至会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在低速泊车等情况下,该系统将不会被激活。此外,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操作中控台面板的控制按键开启或关闭这一功能。
至于能量回收系统,就是让车辆的发电机在滑行或刹车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临时储存在蓄电池中,当汽车再次加速时为耗电设备提供电力,进而减轻发电机的工作负荷,理论上可节省3%的燃油消耗。虽然从数字上看,降低的油耗并不多,但实际上结合启动-停止、优化的空调系统、轻量化车身、高效引擎等技术之后,对于提高油耗和排放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在车辆减速时将制动能量转化称电能从而为车辆的电子系统提供能量。简单说通过车辆在刹车阶段时的能力回收,通过控制发动机在车辆静止与动态状态切换时的起停,去减少燃油消耗与废气排放。
这项技术最早应用于F1赛车上,叫KERS系统,KERS是动能回收系统(Kinetic Energy Recovery Systems)的英文缩写。其基础原理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车身制动能量存储起来,并在赛车加速过程中将其作为辅助动力释放利用!
当汽车点火时:一台超薄的电动机扮演普通马达的角色启动发动机,并在汽车加速的过程中,作为辅助动力协助发动机工作。而当汽车制动时,它会立即切换到发电机模式(即由电动机转化为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最高电压158伏的镍金属电池中,并在汽车下一次需要动力的过程中释放出来。
奥迪的这项技术,应该就是将这种KERS系统应用到赛车以外的车辆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