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十六讲
按:最初知道樊树志,是通过家常读书的一个网友,他读了半部《国史十六讲》,感觉很对自己的审美,但亚马逊的Kindle商店,只有一本《国史概要》在售,于是后半部分一直没能读完。
一年以后,发现网上竟然有樊教授自己的音频讲座,完整版,虽然下载花了一些费用(只有前十节是免费下载),但还是如获至宝。作为一本简明的中国古代史,樊老的著作含金量,比误导我们多年的中学教材,好太多了,举重若轻,三观端正。
樊老是明史专家,十六讲中,明史占了三讲,也甚为可爱。
以下为目录,可观书之大略。
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
⒈ 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 夏娃理论质疑
⒉ 农业革命: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⒊ 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
⒋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讲 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⒈ 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
⒉ 殷墟与甲骨文
⒊ 制礼作乐与礼乐文明
⒋ 解读封建的本意
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⒈ 老子与《道德经》、道家
⒉ 孔子与儒、儒家
⒊ 墨家与法家
⒋士与百家争鸣
第四讲 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⒈ 秦始皇: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
⒉ 刘邦:庶民皇帝,布衣将相
⒊ 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威仪
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中央集权的意识形态
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⒈ 古文经学与王莽托古改制
⒉ 光武中兴与谶纬
⒊ 东汉的清议与太学生运动
⒋ 魏晋风度与玄学
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⒈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⒉ 汉化色彩浓烈的北魏改革
⒊ 门阀政治的东晋南朝
⒋ 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⒈ 从李世民到武则天
⒉ 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⒊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
⒋ 佛经的翻译与佛教宗派的繁荣
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⒈ 开元、天宝时期的由盛转衰
⒉ 安史之乱
⒊ 藩镇、宦官、党争
⒋ 五代更迭,十国割据
第九讲 宋: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
⒈ 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
⒉ 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业革命
⒊ 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⒋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⒈ 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⒉ 阳明心学与异端思想
⒊ 儒学熏陶下的孝义之家:义门
⒋ 修身齐家:家训与家规的魅力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⒈ 契丹、党项(羌)、女真在北中国的统治
⒉ 混一亚欧的大蒙古国
⒊ 盛极一时的东西方交往
⒋ 有蒙古特色的元朝面面观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⒈ 朱元璋:以重典驭臣下 —— 胡蓝党案及其他
⒉ 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
⒊ 严嵩严世蕃父子
⒋ 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⒈ 东林书院: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
⒉ 东林非党论
⒊ 魏忠贤与阉党专政
⒋ 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 —— 复社的兴衰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⒈ 辉煌与迷惘——郑和下西洋
⒉ “海禁”与“倭寇”
⒊ 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⒋ 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⒈ 明清鼎革之际的政局
⒉ 奏销案、科场案、哭庙案
⒊ 帝国的政治体制
⒋ 文化专制与文字狱
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⒈ 康熙的文治
⒉ 雍正的嗣位与政绩
⒊ 闭关自锁的“天朝”
⒋ 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