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真实的高句丽灭亡

按:这几天听书的进度有些快,不到一周的时间,已经听完了中华史的:

  • 隋唐定局
  • 禅宗兴起
  • 女皇帝武则天

在这段历史中,高句(gōu)丽(lí)多次登场,甚至是陏王朝覆灭的主因之一。今天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摘抄如下,以后不要再以为高丽就是朝鲜的先祖了。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薛家将》,打的就是这个高句丽:)

高句丽
国土:包含中国现在的辽宁大部、吉林南部、朝鲜半岛北部。
人口:500万。
民族:契丹、靺和、汉、高句丽。
其中高句丽人口占全国1/5。
教育:男子从幼年时候接受军事教育。高句丽少年实行文武双修制度(白天学习军事策略、武艺格斗;晚上学习文化)。
gao-gou-li
贞观十七年,高句丽联合百济攻取新罗40余城,新罗危在旦夕,向唐朝请求援助。
此时的唐朝,经过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于是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症”。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凭借“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今朕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的话语,说服了众人,于是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己率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
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却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八里镇营城子村)碰到了极善守城的高句丽人的顽强阻击。因为急于求成、用兵仓促,结果唐军遭遇失败。而薛仁贵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的。兵败后,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唐太宗带着遗憾离世后,唐高宗继承了父亲遗志,任用文韬武略、成熟稳健的薛仁贵等人,历经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战役,终于将高句丽消灭,并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自此,这场历经两朝四代、历时70余年、先后出兵十余次的平定高句丽战争宣告结束。
唐王朝统一高句丽的过程中和统一之后,又对高句丽人采取了内迁的政策。先后被迁徙到内地的高句丽人有近一半或三分之一强,约有23万~28万人,广泛分布于今天的北京、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市。
在唐王朝内迁高句丽人的同时,新罗也趁机掳掠和接纳了部分高句丽人,加上之后它采取积极向北扩张的政策,占据了部分高句丽政权的领土,约有不到十万(不到高句丽人总人口的八分之一)高句丽人加入到了今天朝鲜族先民建立的新罗政权中,成为今朝鲜族的先民,而其余高句丽人则散入靺鞨突厥等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民族之中。也就是说约八分之七的高句丽人融入到了中华民族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