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
还记得2015年3月39日,在审美造型,你做头发,我看报纸,有一条新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逝世,很多名家都表达了自己的感恩和追思。
但我读不懂他的诗作,汉译之后的词章,没有韵律,没有节奏,也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感。
2015年4月26日,选择远方风雨兼程的诗人汪国真逝世,享年59岁。
在世界诗坛,汪国真的地位显然无法和特朗斯特罗姆相提并论,但他的诗歌真正的影响过我,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唯其如此,他的离开,让人怀疑上帝的身边,是不是缺少了诗人。
一年之后的6月4日,在喜马拉雅发现了名家朗诵的《汪国真诗歌选集》,被生活裹胁、压迫得失去知觉的内心,竟然变得柔软而温热。于是我又想起了特朗斯特罗姆。毕竟,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向往自由,健康,快乐。
据说,特朗斯特罗姆“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我想,此时的我,正需要他的救赎。
知乎和豆瓣都有深度赏析,李笠和董继平的译本,我都找到了扫描版,希望我可以坚持读完。初期,作为散文阅读,亦无妨。
特朗斯特罗姆是很多中国诗人的启蒙,北岛、西川、于坚、王家新等都常提到他。 他的风格有些杂糅,个人觉得是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杂糅,有些地方又有些庞德的印象派风格。
网上有一些大家都提到的,可以去读一下,比如《果戈理 》,《夫妇 》,《挽歌 》,《他醒于飘过屋顶的歌声》,《舒伯特》,《半完成的天空》,《夜晚的书页》,《旅行》等。 建议从中间向后读,最后再读早期作品,容易对一个诗人的风格有清晰认知。
很多人都试译过他的诗集,最推荐李笠,瑞典语系科班出身,原文翻译比英文转译流畅很多。最不推荐北岛,虽然北岛是最早开始翻译特朗斯特罗姆和其他北欧诗人的人,但他的翻译总让人觉得留在中文和英文的意象中间,读起来总会很尴尬。
作者:Vincent Lu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特朗斯特罗姆作品的原因:
作者:Asa Beckman
1.瑞典大自然
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中,瑞典乡村是大自然的平台。这里有湖泊、河流、森林和群岛。作为一位诗人,他默默穿行于山水之间,处处留意、记录四季交替和气候变换。很少有瑞典诗人能如此精准地捕捉到短暂而浓郁的北欧春天的惬意。
2.太阳
太阳常常出现在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中。黑暗和夜晚可能看似更常见,但如果你细细品味,那金色的太阳正照耀着人们的生活。他的太阳是温暖而仁慈的,但有时也令人恐惧;它发热、发光、发亮。“我不写上帝,而写太阳。”特朗斯特罗姆曾这样说道。
3.梦境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宣称自己最难忘的经历是在清醒时发生的。特朗斯特罗姆则不然。对他而言,梦境是同样丰富而重要的。早在1954年,他在自己第一本书的开篇就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梦醒犹如自梦中跳伞。”他打破常规,使得我们从梦中——似乎一个更为优越的所在——跳下,跌落到醒来的生活中!年复一年,他把梦境融入到所有诗集中。
4.瑞典模式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在时间上与瑞典福利模式相一致。许多诗描绘的都是他乘车穿过瑞典大地孤寂的村庄和灯火通明的市镇时的情景。旅途中,他也路过一些在他看来僵化、不善待生命的机构和政府部门。特朗斯特罗姆通过作品见证了瑞典社会私有化前的场景——不论好坏。
5.世界
尽管特朗斯特罗姆身处一个北欧小国,他的诗作却鲜明地表达了他对整个世界形势的思考,特别是在冷战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苏关系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其时,波罗的海对岸的邻国人民的一举一动都遭到了监视和窃听,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少数几位敢于在作品中描绘这些人民的诗人之一。
6. 敏锐的洞察力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在《记忆看见我》(1993年)这本散文小集中,描述了与母亲失散的情景。当时他五六岁,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Hotorget广场与母亲在人群中走散。小男孩充满了恐惧和担忧,独自沿着长街向他居住的城区走去。他经过别人的家门口,走过道路的交叉口,穿过成年人群。这次经历使他的洞察力更为敏锐,这似乎反映在他的所有作品中。
7. 音乐
“经过了黑色的一天/我弹奏着海顿的作品/双手感到些许温暖。”他在《快板》这首诗中写道。在他的作品中,音乐无处不在。他聆听舒伯特、格里格和李斯特的作品,从音乐中寻找诗的标题。音乐犹如一种平行的语言,贯穿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它不像文字那样尖锐,而是更为舒缓。
8. 想象
即使在最不足为奇的情况下,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人自我都会突然产生一种想象、一种顿悟。漫步在平淡的城市街道,他体验到了一种美妙的存在意义与生存环境。这种启示是他的诗作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他在读者的心中唤起了同样的惊叹之感。
9. 死亡
在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中,死亡常常是鬼鬼祟祟、令人不快的。我们人类在生活,而死亡却在吞噬生命的时间。就像在诗作《黑色明信片》中,他所写的那样:生命中间,死亡来了/要带走你的尺码。这次来访/被遗忘,生活依旧。但是寿衣/正在悄悄缝制。
10. 诺贝尔奖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已被译成60种语言。毫无疑问,前几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圣卢西亚的德里克·沃尔科特和俄裔美国人约瑟夫·布罗茨基,都认为他应该获得诺贝尔奖。这些都证明了他诗作的力量和感染力。尽管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出生在瑞典这个小国,但他却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位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