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纪念杨绛先生

关于杨绛的逝世,我还是想续一些文字,不然别人可能会笑话我没读过书。
1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我听过有声读物,但愚钝得很,听到一半,才明白篇首的曲笔。而且现在的印象也不深了,只能隐隐的记起字间的温暖。
《干校六记》,我存进了Kindle,但没有开始看。《下放别记》中说: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他们全所是十一月十七号走。直到目前,这部书与我的关系仅限于此。
洗澡》,在《南渡北归》中有所引用,我才知道这个简单的题目内容不简单。篇幅不长,作为研究历史认清现实的资料,未来会读。

译作《堂吉诃德》更像传奇,以这种精神,我们何愁学不会英文?上海译文的张广森本,我已收藏,译林屠孟超本,目前售价3元,长江文艺董燕生的译本,售价4.99元,均购。网友普遍奉人民文学杨先生的译本为经典,我只有PDF扫描和网友自制版,扫描版清晰度一般,自制版正文和注释混在一起,可读性差。
2
钱先生的书,我在大学时期,买了《围城》,但我记不得我有没有完整的读过,我知道平儿是读过的。到今天为止,除了记得方鸿渐这个名字,其它的情节都不上来。但城内城外的内心纠结,似乎我们每天都在感受。
《宋诗选注》,读了一个开头,有坚持的计划,为从中学习读诗方法。钱先生自己的诗作,《槐聚诗存》,我试图选注,也暂时搁置了。我个人认为,从近代人写古体诗,钱先生和金克木先生,当然,还有陈寅恪先生,是最好的导师,我手上也都有资料。
《管锥编》,2016-05-11 从京东购进纸质版。
在我收藏的有声读物中,有《七缀集》全本、《写在人生边上》全本和《谈艺录》选本,都是家常读书的名家所读。
3
网友奉钱杨夫妇,为中国读书人的楷模,我以为然。
三联生活周刊有《钱锺书杨绛:一对做学问的夫妇》,平儿转载于QQ空间,可读。她没有迷信那篇《百岁感言》,眼光果高于我。
但我们更羡慕他们一生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4
抛开钱先生,杨绛是否那个时候最优秀的精英?
我认为拔高了,哪怕加上“之一”,恐怕杨先生自己也不会承认,不只是出于谦逊。
至于钱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之说,那是他们的家事。
5
一个时代的确在落幕,最后的一些念想,也都随风飘零。
在我读《离别》的时候,我愤恨的认为,中华文化,除一亡于宋,再亡于明之外,在战后秦火之中,把最后的根也斩断了。
但两天前我去中关村图书大厦,发现还有排列整齐的《庄子补正》,亚马孙和京东的《高亨著作集林》都没有断货,我觉得我之前过于悲观了。
还有复苏的希望。
谨以此文纪念杨绛先生。

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杀。

——王小波《流年似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