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边沟记事读书笔记(二)
Reading Journal | No. 1 |
---|---|
Title:夹边沟记事 | Review:豆瓣 |
Author:杨显惠 | Nationality:中国大陆 |
Publisher:花城出版社 | Original language:中文 |
First Edtion:2008-09 | Year:不详 |
Medium:Audio Book + Kindle | Awards:中国的《古拉格群岛》 |
Chapter:探望王景超 | Date read:5/24 早 1小时 |
Notes:
从2000年春季《上海文学》开始连载《夹边沟记事》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这本书,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今天早上把《探望王景超》听完了,这是本书第二位重点描写的女性形象:和桑。她和丈夫同期划为右派,但是劳动改造的条件稍好一些,历经千辛万苦,去明水探望景超,却被告知已于半个月之前,死于心力衰竭,不知埋骨何方。她决定回到兰州,放弃有公民权的右派,自谋生计。
在本节的附记中(《夹边沟记事》杨显惠.epub),和桑说,王景超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她自己的故事,也仅仅开了个头。
- 1961年9月,报社宣布摘去她和王景超的右派帽子,到资料室管图书,专心抚养孩子,第二次结婚,丈夫是同为摘帽右派的西北民族学院讲师;
- 文革开始,1968年清队,批判,斗争,于1969年再次戴上右派的帽子,开除公职,监督劳动;
- 1972年,找军管组织要求重新审查,不断的找,反复的找,1974年8月军管组织承认错整,收回报社,第二次摘帽,但必须去甘南州民族学校当教师,说是照顾她和丈夫团聚;
- 1978年,右派问题彻底解决,和丈夫一起调到民院汉语系工作;
- 1983年,丈夫癌症去世,第二次成为寡妇,谢绝成家,决心倾尽全力把王景超的骸骨找回来。
但两度奔赴明水之后,她还是未能如愿,只能和孩子一起,对着祁连山的雪峰祭拜亡灵,并掩埋了一具无名尸骨。
退休后,她写了一本书:《经历 — 我的1957年》,这本书也已经出版。
Quotes:
挽先夫景超·水调歌头
泣血何人知,断肠有谁怜;茫茫白雪无语,与我共悲涓。冤未平,人已去,此情痛煞凄绝,惊破戈壁天!同蹈苦和难,良人不回还。
声喑噎,心破碎,恨绵绵。沧桑巨变,万般痛楚未稍减。血泪往昔忍顾,明水一别卅年,尸骨未能见,荒冢无觅处,长哭问苍天!
Opinion:
Rating:
我听的是聂梅和吕鹏播讲的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下载,转为MP3格式永久收藏。在片头部分,导播似乎在说,杨显惠将那一场苦难,撕碎在人们的面前。
我想说的是,作家并没有撕碎任何东西,相反,夹边沟记事,是一本当事人的回忆录,非彼时彼地的切身感受,而经过岁月的磨洗,很多伤口,已经在结痂,很多楚痛,已经变麻木。真实的历史,我相信只会更加的残酷。
我的感觉,《夹边沟记事》虽然达不到《古拉格群岛》的高度,但毕竟真实的反映了一段中国历史。其文学手法,也是值得后辈学习的,杨显惠更像是一名有良知的摄影师,他的长镜头穿过枷锁和迷雾,让我们认清真实处在的政权,每一篇文章,都精心调焦,角度,视野,曝光,各不相同,以后有一天,我会再次搬出这部书,作为教习孩子写作的范本。
迄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章节:
- 上海女人
- 李祥年的爱情故事
- 驿站长
- 饱食一顿 & 逃亡
- 坚持到底
- 探望王景超
尤以《上海女人》和《探望王景超》最佳,难道我的内心,真正住着一个女人?
跋:
从今天起,试用这种读书笔记模式。
感谢豆瓣网友的启发:Moleskine本子的介绍、使用例&小小心得,表格中的字段名,取自亚马逊的商品图片。他们家的 Moleskine Passions Book Journal、Moleskine Passion Journal – Film 都是我喜欢的产品。
不过我没有Moleskine的本子,上上周在金源买LEUCHTTURM1917的时候,见过他家的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信心,暂时没买。以后可能会买,这段时间,先在网志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