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
这是第二次关注索尔仁尼琴,第一次是读高尔基的《童年》,有网友咨询高氏在俄/苏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二次是读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被称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
关于文学地位,我相信这位网友的回答:
在世界范围内,高尔基作品的影响要远远低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稍稍低于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但也不是全无地位。
夹边沟记事,我今天刚好读到一半,古拉格群岛,我还没有开始读,但是我隐约感觉,记事远远达不到群岛的格局。
知乎对索氏和其群岛,有很多良心见地: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一
再没有哪一本书写于此时,此地。包括中国反映文革的作品,《夹边沟记事》《往事并不如烟》都是此地彼时了。
翻开书页的第一段话便感受到作者对苏联同胞的悲悯。向索尔仁尼琴致敬,他是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作家的作家。
因为此书,对小说改观。原来认为小说只是一种用于消遣的文学类型,现在才发觉小说的见证价值,原来认为小说里面的情节人物夸张到脱离实际,现在才明白正是极端才能拉出社会的光谱。
至此也对作家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写作并不是为了交心,也不是好为人师,甚至并非出于纯粹的个人爱好,他们写作是因为,在他们身后站立着千百万个人,这千百万个人组成了千百万个故事,千百万种命运等待着她们去记录,逼迫着他们去发声。千百万种力量在作家体内绞杀,跨越疯狂的高山直达理性之海。
责任感与悲悯心足以概括了。
作者:王姑娘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
索氏有三件事是国内那批民逗不能比的。
1、经历过最粗鄙的劳改营,却从不失一个知识分子的本色,书中提到粗话脏话从来不会完整写出来。
2、经历了苏联最黑暗的黑暗面,却从来不对俄罗斯失去希望。说起俄罗斯的文学文化,前面一定会有“伟大的”,也决不会想用西方的新教来取代东正教,而一个非俄族人,要得到他的信赖,必定要有“一口漂亮的俄语”。
3、不管身在何处,永远不失批判精神。在苏联骂苏联,到美国骂西方,苏联解体了骂叶利钦。从这个人身上绝感受不到“站了正确的一队”那种沾沾自喜。
不过他也有毛病,他给俄罗斯找的出路是复古,是东正教加手工匠人的社会状态。这就是一厢情愿了,因为按照这种社会发展水平,只能产生出少量有良心的老爷,以及大量不那么有良心的老爷们,产生不出更进步的东西了。
作者:Shanask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的良心,卡拉什尼科夫(AK47之父)是俄罗斯的拳头。
他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文人风骨!
经历了苏联最黑暗最野蛮的时期。但当他看到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之流倒行逆施使国家大踏步倒车的时候,依然说出了,对自己言行感到后悔的这样的话。
他咒骂苏联,咒骂叶利钦,但从未咒骂过俄罗斯!因为,那是他的祖国,是他的家!
作者:匿名用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附:
高尔基的文学地位很大程度是苏维埃革命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应该说是极具文献价值,是了解苏联文人生活史的重要资源。虽然高尔基一度与列宁政权有过不合,但由于他对“无产阶级文学”的贡献,苏联甚至把一座城市命名为高尔基市,在俄罗斯历史上是罕见的殊荣。
有人说高尔基比肖霍洛夫的文学地位稍低,我认为这是缺乏依据的,《静静的顿河》绝杀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史诗叙事小说,但两人都对现代文学贡献不大,是由于两人都没跳出传统文学的窠臼(嗯,还是现实主义范畴),而高尔基更是一般的二流作家,他的自传三部曲虽然尚属流畅,但缺乏深度叙事,更不用说文学技巧了,除了《童年》稍稍接近一流作品,其余的两部更像黑沙俄的生活史。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自传本来就不好写,第二缺少技巧,技巧,技巧!它可能是真实的,但真实性妨害了文学性,那就是喧宾夺主。自传性小说最佳的范本是《大卫·科坡菲尔》,《追忆似水年华》,《塞巴斯蒂安的真实生活》一类的,甚至是卢梭的《忏悔录》(上部)也比他好,至少人家在题材的开拓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上有很大意义。
俄罗斯平民生活有契诃夫了,高尔基怎么写得过他,更别提伊萨克·巴别尔的横空出世了。当然我不否认他的人品其实还比较好,保护了不少受新俄国迫害的艺术家,甚至为此和列宁闹翻,题主可以读他写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其实我没读过),他是好人,但不是天才。
作者:加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网友补充:
补充楼上,现在很多人开始说(其实是听别人说)高尔基文学成就不行,主要是立场迎合苏维埃政府,其实自己也就看过《海燕》吧。
殊不知,高尔基靠自己迎合政府换来的影响力养活了多少十月革命后找不着北的文人啊。
又:
我(方觉晓)对高尔基不熟悉,对世界文学的格局也知之甚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卡夫卡很喜欢高尔基,卡夫卡盼望读到高尔基写的列宁传记。
我借给卡夫卡博士马克西姆.高尔基所著《回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卡夫卡说:)“高尔基刻画了一个人的性格,而没有发表他的评论,这真令人感动,我很想读一读他写列宁的书。”
“高尔基已经发表了列宁回忆录了吗?”
“不,还没有,但我想,他肯定会发表的。列宁和高尔基是朋友。”
“对于任何事物,高尔基都只是通过他的笔观察,感受。这一点,从这些写托尔斯泰的文字里可以看出来,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