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一、有眼病者。红眼病、角膜炎等眼病患者吃辣椒会加重眼病。在治疗过程中,大量食用辣椒、生姜、大蒜、胡椒、芥末等辛辣食品,也会影响疗效。
二、口腔溃疡者。患者口腔对咸、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会加重疼痛。
三、慢性胆囊炎患者。患有慢性胆囊炎者应忌食辣椒、白酒、芥末等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
四、肠胃功能不佳者。吃辣椒虽能增进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食用辣椒,会使胃肠黏膜产生炎症,应忌食辣椒。
五、热症者。有发热、便秘、鼻血、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热症者,吃辣会加重症状。
六、产妇。产妇在产后一周内,吃辣椒不但使自己“上火”,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而且还会影响婴儿,使婴儿内热加重。
七、痔疮患者。痔疮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使痔疮疼痛加剧,甚至导致出血等症状,痔疮患者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少吃或不食辣椒。
以上这些患者尤应注意不食辣。其实,正常人吃辣也应有度,应根据自己的进食能力量力而行,否则吃的时候过瘾了,身体健康却受到不良影响。
以上摘录自拇指医生
再继续深挖:
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果壳小组亦有研究:
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公元前7500就被用来烹调。
欧洲殖民主义到达美洲以后,辣椒1493年率先传入欧洲,大约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我国的年代未见具体的记载,但是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
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了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苞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还不多,但道光以后,食用辣椒便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较之下,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末期,当时种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区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来,以至“山野遍种之”。据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览》,光绪以后成都各色菜肴达1328种之多,而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与傅崇矩同一时代的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也有类似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云南在什么时候开始食辣?其邻近贵州的镇雄在乾隆时起食辣,但直至光绪时期的著述《云南通志》中仍无辣椒的踪影,其时辣椒已经涌入了云南——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写到,他的父亲在雅安发现每年经四川雅安运入云南的辣椒“价值数十万,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于川人也”。
辢椒释义
辢
- 辢,辛也。——《广雅》
- 辛甚曰辣。——《通俗文》
-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广雅》,汉语训诂学专著。中国三国魏时张揖撰。作者意在增广《尔雅》,因此所释仍用《尔雅》旧目。自《释诂》、《释言》、《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凡19篇。其书搜集极广,举凡汉代以前经传的训诂,《楚辞》、《汉赋》的注释,以及汉代的字书、《方言》、《说文解字》等书的解说都兼括在内。为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广雅》原书分上、中、下3卷,隋代曹宪作音释,因避隋炀帝杨广讳,改称《博雅》,自称所著为《博雅音》。曹宪所著本,《隋志》作4卷,《唐志》则改作10卷,书名仍称《广雅》,沿用至今。
《通俗文》,东汉末服虔撰。这是我国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在小学史与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早已亡佚。
《声类》,三国时魏人李登著,收字11520个,书已不存。
椒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花椒〕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球形,暗红色,种子黑色,可供药用或调味;b.这种植物的果实,简称“椒”,如“椒盐”。“椒酒”。“椒桂”(常用来喻贤人)。
吃花椒可是咱们中国人的老传统了,更是四川人的老传统。距今1600多年晋朝的《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
花椒原产地是中国,是中国特有的香料,西餐至今还不用它。
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椒”这种东西,《诗经·周颂》中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意思是的花椒香气远闻,能使人们平安长寿。《齐民要术》也有记载。作为中药,花椒用途相当广泛,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即有花椒的作用。《本草纲目》说,花椒可“久服头不白,轻身增年”。花椒原野生于秦岭山脉海拔1000m以下地区。现分布全国各地。华北、西北南部为主要产地。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都和四川有关。大胆推测,明朝末年从外国引进的那种新植物被命名为辣椒、海椒,可能也是参考了川椒之名。胡椒的命名可能也是如此。所以花椒就是在中国。
〔胡椒〕a.常绿藤本植物,果实球形,红色,成熟后红黑色,味辛辣,可供药用或调味;b.这种植物的果实。
胡椒原产印度西高上山脉的热带雨林,早在2000年前已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已遍布亚、非、拉三大洲近20个国家。全世界值椒总面积约为18.67万公顷。年总产量约15万—17万吨。主要胡椒生产国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马来西亚,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植椒面积和总产量的90%。
中国最早引种胡椒是1947年,现已遍及海南(文昌县归侨率先开始栽种胡椒)、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五省、自治区。1989年全国植椒面积1.67万公顷,总产量6000吨。中国胡椒的主产区是海南省,植椒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80%,1989年海南省植椒面积约达1.33万公顷,总产干椒约4000吨。中国胡椒除自给外还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