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边沟记事读书笔记(一)
豆瓣链接,凤凰书城
昨天下班后,开始听聂梅播讲的这部小说,第一节《上海女人》,透过李文汉的回忆,我对老人们口中传说的“粮食关”,有了新的,也更为形象的认识,饥饿,人性,政治罪恶,夫(董建义)妻(顾晓云)情深,无不发人深省,催人泪下。
第二个故事,《走进夹边沟》,讲一位青年祁钥泉在大鸣大放时期,向组织提意见,后风向转换,旋即被划为右派,因为据理力争,又被加上反革命的帽子。在故事的结尾,不再反革命,但右派没有翻身,于是,走进夹边沟。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夫妻之间的感情,仍然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女人的坚强,体贴,男人的担当,魄力,在如今的社会,再也难以寻觅。
因为是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不用着急的听完。我也太累了,10天以后的检查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我还不敢细想。我要放慢自己的脚步,穿行天桥的时候,我才发现,银杏的叶子绿得很好看,天空虽然柳絮飞舞,但阳光的味道很好闻。我要换一种活法,我想走得更远。停下来歇息的时候,读张中行先生的散文,是不错的选择,我终有一天,会读完《顺生论》的。
摘录一段《上海女人》的原文:
翌日清晨,我送她出了山水沟,指着南戈壁上的一个叫明水河的小火车站说,你到那里去乘火车吧,比去高台火车站近得多。
我在戈壁滩站了许久,看着她背着背包往前走去。那个背包是我帮她打的,因为骨头多,背包很大,我把它捆成了军人的背包形状,好背。她的身体是瘦小的。
而背包又大,背包把她的肩膀都挡住了。那块绿色的头巾,她又裹在头上了。11月下旬的清晨,戈壁滩上刮着凛冽的寒风。头巾的尖角在她的脖子上像个小尾巴一样突突地跳着。
附《夹边沟记事》简介:
这是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历史,当年的幸存者散落在各个角落,没有人问过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年的死难者早已化为白骨,连他们的后代也不知道埋在何处。幸亏杨显惠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辞辛劳,四处寻访,历经数载,终于揭开了历史的盖子。
本书是《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姊妹篇,被誉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书中所指的夹边沟,为甘肃酒泉一个羁押右派分子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开始关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处充满了苦难、饥饿和死亡的伤痛之地。作者历经数年,大海捞针般搜寻和采访了近百名当事人,并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极具震撼历的纪实性小说。全书通过近20个故事,对众多受难者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沉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绘状,更直视了这一历史悲剧的精神本质和深刻教训。
2008年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杨显惠。该书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在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几千名因言获罪的人们,如何被迫劳教或劳改的故事。
作品目录
- 上海女人
- 走进夹边沟
- 李祥年的爱情故事
- 驿站长
- 贼骨头
- 憎恨月亮
- 饱食一顿
- 逃亡
- 坚持到底
- 探望王景超
- 自由的嘉峪关
- 一号病房
- 许霞山放羊
- 夹农
- 在列车上
- 这就好了
- 医生的回忆
- 邹永泉
- 告别夹边沟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