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关陇集团和李唐家风

所谓“关陇”,是指渭水盆地一带的关中地区,以及李唐给自己脸上贴金的陇西成纪等地。赵翼说武川镇有王气,陈寅恪不以为然,历史怎么会是英雄创造的呢,组织才有力量。这个组织就是由北魏六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的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豪族所组成,所以陈寅恪命名为“关陇集团”。
集团的特点除了有钱有权外,就是关系比较复杂,真正做到了胡汉一家亲。比如,杨坚和宇文泰儿子北周明帝宇文毓是连襟,杨坚又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老丈人,而李渊的父亲李丙和杨坚是连襟,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又是杨坚的孙女婿。有点乱,这么说吧,宇文毓、李丙、杨坚都是北周柱国独孤信的女婿,杨坚是李渊的小姨夫,杨坚又是北周末代皇帝静帝的外公,杨广是李渊的表哥,宇文泰是李世民的曾外祖,更乱了。嗯,这就对了。

北周、隋、唐三代远不是轮流坐庄那么简单。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老说的不是生物学上的“杂交优势”,而是胡族文化给已经渐趋凝固的汉族文化带来了一阵新风,所以才有了交融开放的大唐,以及供总局可剪的“武大头”。
陈寅恪认为,等到武则天登场,借山东豪族打击关陇门阀,这个日渐腐败传统集团才被彻底破坏。


称陈寅恪为国学大师,恐怕鲜有不心悦诚服的,当然他的学问也不仅限于国学。这样一位大师,竟然在课堂上讲“杨贵妃入宫时是否是处女”这样一个课题,自然让“正经”的中国人感到不适,招致谩骂。
但只要了解陈寅恪一贯的史学思想,就会明白他关心的根本不是这个胖女人初夜到底给了谁,而是通过这一问题观察唐代的婚姻制度,胡汉混血带来的贞洁观念转变,乃至李唐王朝的血统、风气和政治演变。如果一个皇帝都可以接受非处女,我等屁民还有什么可纠结的。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杨氏入宫,至早亦必在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二日。其间相隔至少已越两岁,岂有距离如是长久,既已请期而不亲迎同牢乎?由此观之,朱氏 妃以处子入宫似得其实 之论,殊不可信从也。”也就是说杨玉环在入宫之前,已与寿王订亲至少两年,并且按照唐代亲王娶亲的礼仪,迎亲当天即“同牢”(同房),让寿王做柳下惠显然有点困难。
季羡林对于陈寅恪这个选题和论证很是钦佩,他在《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一文中写道:“寅恪先生考证不避琐细,但绝不是为考证而考证,小中见大,其中往往含着极大的问题。比如,他考证杨玉环是否以处女入宫。这个问题确极猥琐,不登大雅之堂。无怪一个学者说:这太Trivial(微不足道)了。焉知寅恪先先是想研究李唐皇族的家风。在这个问题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看法是不一样的。寅恪先生从看似细微的问题入手探讨民族问题和文化问题,由小及大,使自己的立论坚实可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