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誉墓志
《李誉墓志》是唐代碑刻,公元641年镌立,欧阳询小楷书写。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欧阳询(公元557——641)字信本,汉族。公元557年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唐潭州临湘(今长沙)。官职为太子率更令。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所无双,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誉初唐。后人以其书“平正中见险绝”而号称“欧体”。
欧阳询精品小楷《李誉墓志》新出土于2014年,全称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呈正方形,高、宽58.5厘米。四周志墙镌刻十二属相图案。志文三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实存1249字。小楷,字幅约1厘米。
《李誉墓志》约立于贞观15年,同年欧阳询逝世。可能是欧阳询最后一篇墓志。
新中国成立后,新出土的欧阳询楷书碑刻共4通。分别是《窦娘子墓志》《邓通夫人任氏墓志》《丘师墓志》和《王女节墓志》。至今,这4通碑刻基本上没有正式出版单行册字帖。
窦娘子墓志
《窦娘子墓志》全称《大唐故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侯使君夫人窦氏(娘子)墓志》,贞观十一年立,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旬邑县。现存陕西省旬邑县博物馆。墓志盖拓片边长五九厘米,盏顶题“大唐故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侯使君夫人潞国太夫人窦氏墓志”一十五字,五行,行五字,阳文篆书,有方界格。墓志石拓片边长五八厘米,志文二二行,满行三二字,共四百六十八字,楷书,有方界格,无撰书人名。
依据墓志所述,窦娘子卒于贞观六年,归祔于贞观十一年。由此可断,此墓志书写时间也应在贞观六年至十一年这五年间,也就是欧阳询76-81岁间。然此间欧阳询所书的楷书作品则有《九成宫醴泉铭》、《张崇碑》、《温彦博碑》、《阴符经》等,均属晚年“人书俱老”的纯青之作,笔法精熟,结字严谨,气质老成。而《窦娘子墓志》所呈书迹虽酷似欧书,然通篇气质韵味却显得异常“稚嫩”,无法与此间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温彦博碑》等同日而语。《窦娘子墓志》是否为欧书有待进一步考证。
邓通夫人任氏墓志
《邓通夫人任氏墓志》,全称“周故襄威将军邓通夫人任氏墓志”。该志石是欧阳询于唐贞观14年(公元640)年正月书。该墓志石高53厘米,宽52厘米,文20行,行20字,全石共计390字。上世纪9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出土,现存于长安博物馆。
丘师墓志
唐代欧阳询楷书欣赏《丘师墓志》高清拓本,高85厘米、宽85厘米。2008年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出土,墓志36行,行36字。共存字1219字,比《九成宫醴泉铭》还多100多字。该志石现藏于河南洛阳。
丘师是唐高宗和唐太宗时期的开国元老,贞观14年故去。贞观15年2月葬于长安县,而欧阳询亦故于同年(贞观15年,公元641年)。因此,《丘师墓志》完全有可能是欧公一生中书写的最后一通墓志。其结字风格为欧体楷书的晚期面貌。
王女节墓志
《王女节墓志》,唐贞观十年(636)葬,2011年出土于西安南郊,志石拓本高、宽均56厘米,欧书志文23行,有方界格,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郭虚已墓志铭为颜真卿所书,这个似乎没有疑问。但《窦娘子墓志》《邓通夫人任氏墓志》《丘师墓志》《王女节墓志》和《李誉墓志》是否为欧阳询亲笔,却存在争议,概因初唐墓志多不署撰书人名款。
欧阳询传世碑刻年表
欧阳询,公元557年生。
仁寿二年 602年 45岁 苏孝慈
贞观五年 631年 74岁 化度寺
贞观六年 632年 75岁 九成宫
贞观八年 634年 77岁 李誉墓志
贞观十年 636年 79岁 王女节墓志
贞观十一年 637年 80岁 窦娘子墓志 虞恭公
贞观十四年 640年 83岁 丘师墓志
贞观十一至十五年 80-84岁 皇甫君
贞观十五年 84岁 欧卒
马啸:
《李誉墓志》 ,唐贞观八年书刻。此志近年出于陕西,具体地点未详。志石今或归私家。墓志因未著书者之名,故其归属颇多议论,有认为欧阳询亲笔,有认为民间学欧书。但从此墓志盖篆书观察,书者应是欧阳询,因其中多字与欧书《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和《皇甫君碑》碑额篆书相重。 初唐墓志多不署撰书人名款,以致今人争议不断。与欧阳先生最为著名的《九成宫》相比,此志书法更加灵活、生动。如果说《九成宫》充满着理性色彩的话,《李誉墓志》拥有更多的感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