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宣纸

原作:周有光
宣纸是在造纸历史中的特殊地位的纸。它的优点是「物美」,不是「价廉。」出产于安徽泾县等地,集中在宣城销售,因此称为「宣纸」。洁白、细密、均匀、柔软、经久不变色、润濡性能好、耐搓折。
清末泾县胡朴安《纸说》:「泾县古称宣州,产纸甲于全国,世谓之宣纸;宣城、宁国、泾县、太平皆能制造,而泾县所产尤工,今则宣纸惟产于泾县,故又名泾县纸。」
传说,蔡伦的徒弟叫孔丹,东汉时候在安徽南部造纸为生,为了替蔡伦画像需要白纸,在山中发现檀树倒在山涧水溪,年长月久,浸泡腐烂,色泽发白。得此启发,造出质地优良的白色宣纸。

宣纸原用青檀树皮制造,只有泾县以及附近的太平、宣城等地生长,属于榆科落叶乔木,与楮树、桑树外貌相似,但是并非相同树种。宣纸的生产过程包括:浸泡、灰掩、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条操作要求,经过一年才能造成。唐代宣纸是贡品,受到书画家的喜爱。唐以前,用绢画画,以后就用宣纸了。唐代宣纸有生纸、熟纸之分。经过加工,填粉、加蜡、施胶,沾墨而不晕,又称「熟宣」(矾宣)。「生宣」适用于水墨写意;「熟宣」适用于工笔画。
现代画家刘海粟赞宣纸:「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白如云、柔如锦。」甚么叫「墨韵」?「墨韵」是一种发墨现象:发墨处,豪放淋漓;浓墨处,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最近用科学方法鉴别「墨韵」,发明「触点晕圈测试法」。宋苏轼诗:「精皮玉版白如云,纸寿千年举世珍;朝夕临池成好友,晕漫点染总迷人。」
南唐后主李煜赞宣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宫中设专门机构监造宣纸,把精品藏于「澄心堂」。宋代的澄心堂纸,少数是南唐遗物,多数是宋时仿制。宋代闻名的纸还有:宣州的金庞榜、画心、潞王、白鹿、卷帘等纸;歙州的碧云春树笺、龙凤印边三角内纸、印金团花纸、各色金花笺等;池州的细白池纸;休宁的玉版、观音、堂札等纸,都很可爱。苏易简《文房四谱》中提到「黟县多良纸,亦有凝霜、澄心之号。」纸张的加工技术,逐步提高。
明朝是宣纸鼎盛时期。清朝宣纸分为棉料、皮料、净料三大类,并有单宣、夹汞宣、罗纹宣等二十多种。经过加工复制后,又有虎皮宣、玉版宣、泥金宣、蝉翼宣等多种名目,其中以汪六吉制造的「汪六吉纸」为最上。老汪六吉纸厂始于清代,二次战后停产, 1985年重新建设,现称「泾县宴公堂宣纸厂」。汪六吉首创中国的「水印纸」。
宣纸历千年而不变。「千年纸、五百年绢」,名不虚传。今人赵朴初诗:「看挽银河照砚池,宣城玉版启遐思,澄心旧制知何似,赢得千秋绝妙词。」
清末以来,洋纸竞争,纸业衰落。宣纸具有特色,勉强维持。今天中国和日本的书法家,不少人仍旧经常使用宣纸。


注:
东晋以后,纸完全取代简牍。东晋末年桓玄称帝(公元 403年),下令说:古代没有纸,所以用简牍,今后凡是用简牍的,都改用黄纸代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