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寺人披见文公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1)。寺人披请见(2)。
公使让之,且辞焉(3),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4)。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5)。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6)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7)。若犹未也,又将及难(8)。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9)。蒲人、狄人,余何有焉(10)?君今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1),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12)?”
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13)。
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14)。

注释

往后只录入不能完全听懂的篇章。
(1)吕、郤:吕甥,即前篇的阴饴甥。郤芮,晋大夫,都是晋惠公的亲信旧臣。晋文公逃亡在外时,惠公要杀死他,所以文公即位后,吕、郤都怕被逼害。畏逼:害怕遭受迫害。弑:古时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2)见:谒见。
(3)使:派人。让:斥责。
(4)一宿:隔一夜。女:同“汝”,你。
(5)田:打猎。中宿:隔两夜。
(6)袪:衣袖。
(7)入:回到国内。其:在这里表示推测语气。之:指为君之道。
(8)及难:遭遇灾难。
(9)唯力是视:即“唯视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尽多大力量。
(10)余何有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11)齐桓公置射钩:鲁庄公9年,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战于乾时,管仲曾射中齐桓公革带上的钩,后来他投奔齐桓公,齐桓公能听鲍叔牙劝说,置射钩之仇而不问,任用其为相。
(12)刑人:这里是披自称,国披是受了宫刑的阉人。
(13)潜:秘密地。
(14)诱:诱骗。

背景

晋献公有九子,因听信宠妾骊姬之谗,改立其子奚齐,而逼死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即晋文公)出奔蒲,献公命寺人披攻打蒲,重耳越墙而逃,被披追上砍掉一只袖子。晋献公死,重耳的弟弟夷吾继位而为惠公,惠公又派披到狄追杀重耳,重耳再逃,流亡国外十九年后回国为晋文公。又遭惠公旧臣吕、郤谋杀。
这篇文字写了寺人披——勃鞮(dī)向晋文公提供情报、助其避难平乱的过程。勃鞮应是晋文公的仇敌,但是重耳逃亡十九年,历经事件不枚胜数,在不同的过程中,其宽阔的胸襟所展现出的人格力量,和应对事件的谋略所预示的必能振兴国家的前景,使各类的人物,在他入主晋国之初,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抉择。勃鞮就是第一个。他得知叛乱的确切情报,也认定了即使是不以此觐见,晋文公也能够不计前嫌,最起码是不会杀了他。事情的进程完全证实了他的预想,也使他决心投靠重耳。这一起个人恩怨的理智处置,为晋文公赢得了时间,使他能够在紧急的关头避离,最后借助秦穆公镇压了叛军;也为他随后一系列稳定政局的策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先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