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瞽鱦

郑庄公戒饬守臣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惟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注释

⑴ 公:鲁隠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
⑵ 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县。
⑶ 傅:同附,靠近。蝥弧:旗名。
⑷ 子都:郑国大夫。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
⑸ 瑕叔盈:郑国大夫。
⑹ 共:同“供”。
⑺ 百里:许国大夫。
⑻ 许叔:许庄公之弟。
⑼ 亿:安。
⑽ 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⑾ 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
⑿ 昏媾:昏通婚,婚姻;结亲。
⒀ 禋祀:祭天神之礼。
⒁ 圉:边境。
⒂ 亟:急切。
⒃ 而:代词,你;你的。
⒄ 贿:货财。金玉称货,布帛称贿。
⒅ 乃:汝;你。
⒆ 序:即周国之班列,先同姓而后异姓。
⒇ 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胤:后嗣。

背景

郑庄公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的显赫一时。历史上历来对郑庄公的评价莫衷一是,不过后来的许多正人君子们读到这一段历史,无不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礼数的。而遵行礼制,不仅有利于治理国家,巩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孙后代。
这篇短文,也是暗箭伤人的最早出处?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 孟子
在春秋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遭受侵伐11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
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许国,史称许穆公。
公元前576年,饱受晋国、郑国侵伐的许国已经痛失大片土地,无奈之下,十五世国君许灵公,把许国都城从许迁至叶(今河南叶县),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完全成为楚国附庸。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斯被俘,许国遂遭灭国之祸。
公元前481年,楚惠王封姜结为许国君主,几年后又被楚国灭亡。
亡国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