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
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同学们:
下午好。在这个庄严美好的时刻,能够代表导师们作一个发言,感到荣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你们更上一层,完成学业,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为你们高兴,更是羡慕你们。我没有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是我终身遗憾,也因此对学府生活心向往之,可说是个教育信仰者。请不要把我当作一个在大学门外完成教养的范例,事实上,倘若我能在学府中度过学习的日子,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以我这样一个对教育没什么经验的人来看教育,一方面是觉得深不可测,你可能穷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简单,那就是——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是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阅读,生活将是多么凄惨啊!受教育也许就是这样,使得人生变得有趣一些,不那么无聊。在今天这送别的时候,我不打算对你们谈论深奥的那一方面,因为那不可能由我来告诉你们,而是需要你们和我们共同探寻,一代又一代,永远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对你们说些浅显的嘱咐。
首先,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今年千分考面试的时候,我与一位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面谈,我们谈到医学伦理的问题,她说“安乐死”是一种奇怪的人道主义,我问为什么?这位女同学说,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能用意义来核算,我说,你的意思是还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关系到他的至亲、家人?她说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说,生命本身就有价值。我希望我们学校不要错过这位考生,她解释了我的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观念。
其次,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大约可说是生活的本质,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观念。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后来的人们,会不会以为,存在就隐藏于那苹果机的屏幕之后,所有的到达与归来就在于手指头轻轻的一触碰。无论是体能还是智能的劳动全被缩减成零,我们还能做什么?又还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更幸福了还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会里,过程被轻视成为一种累赘,它核计为成本,然后被压缩甚至消除,为演算的方便考虑,它概括为符号,在这人工模拟的系统里,我们如何认识存在的实质性呢?假定说我们可以放弃认识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又如何去确定我们的目的?
第三,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说要傲视社会,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史只是一个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阶段里的阶段,所以,在我们可视的范围之外,实在有着更大的价值,而竞争会限制我们的参照物,在一时一地以内选择标准,决出胜负。而胜负的概念也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这里面已经潜在着不公平,只是用措辞平衡了合法性。
最后,我想说的还有一点,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不仅使同学你们,也使我们,单是想着,你们慷慨将青春交给我们负责,就不敢有半点怠惰。感谢同学们!
2012年6月29日
王安忆个人经历:
王安忆,女,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现代作家、文学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
1976年,在《江苏文艺》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
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81年,旷职离开《儿童时代》到徐州写作,完成《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5年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中篇小说《小鲍庄》引起回响,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6年发表个人的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
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1998年7月,由美国现代图书公司(Modern Library)所选出的20世纪一百大英文长篇小说,评选小组由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以及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的编辑组成。一百本长篇小说中,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位居第一名;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一人入选了4本,是最大的赢家。读者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票选,于1999年发布,总计有超过20万的票数。其中,艾茵·兰德(Ayn Rand)的《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位居第一名。
2. 费兹杰拉德(F. S. Fitzgerald) 美国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
3. 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Man)1916
4. 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洛莉塔》(Lolita)1955
5. 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 《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
6.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Fury)1929
7. 海勒(Joseph Heller)美国 《第22条军规》(Catch-22)1961
8. 柯斯勒(Arthur Koestler)匈牙利 《中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1941
9. 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1913
10. 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美国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
11. 劳瑞(Malcolm Lowry)英国 《在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1947(未有中文译本)
12. 巴特勒(Samuel Butler)英国 《众生之道》(The Way of All Flesh)1903
13. 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 《一九八四》(1984)1949
14. 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英国 《我,克劳狄》(I, Claudius)1934(未有中文译本)
15. 吴尔芙(Virginia Woolf)英国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
16.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美国 《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25
17. 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美国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gly Heart)1940
18. 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美国 《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1969
19. 埃里森(Ralph Ellison)美国 《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1952
20. 理查·赖特(Richard Wright)美国 《土生子》(NativeSon)1940
21. 索尔·贝娄(Saul Bellow)美国 《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
22. 奥哈拉(John O’Hara)美国 《相约萨马拉》(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
23. 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国 《美国》(U. S. A.)1936
24.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美国 《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1919
25. 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 《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
26.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鸽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02
27.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奉使记》(The Ambassadors)1903
28. 费兹杰拉德(F. S. Fitzgerald)美国 《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1934
29. 法雷尔(James T. Farrell)美国 《「斯塔兹·朗尼根」叁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
30. 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 《好兵》(The Good Soldier)1915
31. 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 《动物农庄》(Animal Farm)1945
32.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金碗》(The Golden Bowl)1904
33.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美国 《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
34.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英国 《一把尘土》(A Handful of Dust)1934
35.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1930
36. 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美国 《国王的人马》(All the King”s Men)1946
37. 威尔德(Thornton Wilder)美国 《圣路易.莱之桥》(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
38. 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 《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
39. 包德温(James Baldwin)美国 《向苍天呼吁》(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
40.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英国 《问题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Matter)1948
41.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英国 《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
42. 迪基(James Dickey)美国 《解救》(Deliverance )1970
43. 鲍威尔(Anthony Powell)英国 《与时代合拍的舞蹈》(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1975
44. 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 《旋律的配合》(Point Counter Point)1928
45.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
46. 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间谍》(The Secret Agent)1907
47. 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诺斯托罗莫》(Nostromo)1904
48. 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虹》(Rainbow)1915
49. 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0
50.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美国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1934
51.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美国 《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Dead)1948
52. 罗斯(Philp Roth)美国 《波特诺伊的抱怨》(Portnoy”s Complaint)1969
53. 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微暗的火》(Pale Fire)1962
54.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
55. 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美国 《在路上》(On the Road)1957
56. 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美国 《马耳他黑鹰》(The Maltese Falcon)1930
57. 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 《行进的目的》(Parade”s End)1928
58.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
59. 毕尔邦(Max Beerbohm)英国 《朱莱卡.多卜生》(Zuleika Dobson)1911
60. 沃克·珀西(Walker Percy)美国 《看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1961
61. 威拉·凯瑟(Willa Cather)美国 《大主教之死》(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1927
62. 锺斯(James Jones)美国 《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1
63. 奇佛(John Cheever)美国 《丰普肖特纪事》(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
64. 塞林格(J. D. Salinger)美国 《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65. 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英国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62
66. 毛姆(W. Somerset Maugham)英国 《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
67. 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1902
68. 辛克莱·路易斯 (Sinclair Lewis)美国 《大街》(Main Street)1920
69. 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 《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
70. 达雷尔(Lawrence Durrell)英国 《亚历山大四部曲》(The Alexandraia Quartet)1960
71. 理查德·休斯(Richard Hughes)英国 《牙买加飓风》(A High Wind in Jamaica)1929
72. 奈保尔(V. S. Naipaul)千里达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1961
73. 韦斯特(Nathaniel West)美国 《蝗虫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
74.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
75.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英国 《独家新闻》(Scoop )1938
76. 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英国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961
77. 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 《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1939
78.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 《基姆》(Kim)1901
79. 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
80.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英国 《旧地重游》(Bride shead Revisited)1945
81. 索尔·贝娄(Saul Bellow)美国 《奥吉·马奇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
82. 史达格纳(Wallace Stegner)美国 《安眠的天使》(Angle of Repose)1971
83. 奈保尔(V. S. Naipaul)千里达 《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1979
84. 鲍恩(Elizabeth Bowen)英国 《心之死》(The Death of the Heart)1938
85. 约瑟夫·康拉德 (Joseph Conrad)英国 《吉姆爷》(Lord Jim)1900
86. E.L.多克特罗 (E. L. Doctorow)美国 《拉格泰姆时代》(Ragtime)1975
87. 贝内特(Arnold Bennett)英国 《老妇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1908
88. 杰克·伦敦(Jack London)英国 《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
89. 格林(Henry Green)英国 《爱》(Loving)1945
90. 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印裔英籍) 《午夜的孩子》(Midnight”s Children)1981
91. 欧斯金·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美国 《烟草路》(Tobacco Road)1932
92. 威廉·肯尼迪(William Kennedy)美国 《铁草》(Ironweed)1983
93. 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s)英国 《巫术师》(The Magus)1966
94. 简﹒里斯(Jean Rhys)英国 《藻海无边:简爱前篇》(Wide Sargasso)1966
95. 艾瑞斯.梅铎(Iris Murdoch)英国 《网之下》(Underthe Net)1954(仅有台湾版)
96. 威廉·斯泰龙 (William Styron)美国 《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1979
97. 鲍尔斯(Paul Bowles)美国 《被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49
98. 凯恩(James M. Cain)美国 《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
99. 唐利维(J. P. Donleavy)美国 《眼线》(The Ginger Man)1955
100. 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美国《伟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
读者票选名单
2. 1943 源泉 艾茵·兰德
3. 1982 地球战场 L·罗恩·贺伯特
4. 1954-1955 魔戒 J·R·R·托尔金
5. 1960 梅冈城故事 哈波·李
6. 1949 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7. 1938 颂歌 艾茵·兰德
8. 1940 我们活着的人 艾茵·兰德
9. 1985-1987 地球任务 L·罗恩·贺伯特
10. 1951 Fear L·罗恩·贺伯特
11. 1922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12. 1961 第二十二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
13. 1925 大亨小传 法兰西斯·史考特·费兹杰罗
14. 1965 沙丘魔堡 法兰克·赫伯特
15. 1966 严厉的月亮 罗伯特·海莱因
16. 1961 异乡异客 罗伯特·海莱因
17. 1950 A Town Like Alice Nevil Shute
18. 1932 美丽新世界 奥尔德斯·赫胥黎
19. 1951 麦田捕手 沙林杰
20. 1945 动物农庄 乔治·奥威尔
21. 1973 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品钦
22. 1939 愤怒的葡萄 约翰·史坦贝克
23. 1969 第五号屠宰场 冯内果
24. 1936 飘 玛格丽特·米契尔
25. 1954 苍蝇王 威廉·高丁
26. 1949 原野奇侠 杰克·雪费尔
27. 1960 Trustee from the Toolroom Nevil Shute
28. 1989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约翰·艾文
29. 1978 末日逼近 史蒂芬·金
30. 1969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31. 1987 宠儿 托妮·莫里森
32. 1922 The Worm Ourobouros 艾立克·洛克·艾丁生
33. 1929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
34. 1955 罗莉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35. 1984 Moonheart 查尔斯·德·林特
36. 1936 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
37. 1915 人性的枷锁 毛姆
38. 1952 智慧之血(Wise Blood) 弗兰纳里·奥康纳
39. 1947 在火山下 劳瑞
40. 1970 第五项业务 罗伯森·戴维斯
41. 1998 Someplace to Be Flying 查尔斯·德·林特
42. 1957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
43. 1902 黑暗之心 约瑟夫·康拉德
44. 1986 Yarrow 查尔斯·德·林特(Charles de Lint)
45. 1931 疯狂山脉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
46. 1951 One Lonely Night Mickey Spillane
47. 1994 Memory And Dream 查尔斯·德·林特
48. 1927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吴尔夫
49. 1961 热爱电影的人 沃克·珀西
50. 1997 Trader 查尔斯·德·林特
51. 1979 银河便车指南 道格拉斯·亚当斯
52. 1952 心是孤独的猎手 卡森·麦卡勒斯
53. 1985 女仆的故事 玛格丽特·爱特伍
54. 1985 血色子午线 戈马克·麦卡锡
55. 1962 发条橘子 安东尼·伯吉斯
56. 1957 海滩上 Nevil Shute
57. 1916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詹姆斯·乔伊斯
58. 1988 Greenmantle 查尔斯·德·林特
59. 1985 安德的游戏 奥森·斯科特·卡德
60. 1991 The Little Country 查尔斯·德·林特
61. 1955 承认 威廉·加迪斯
62. 1959 星舰战将 罗伯特·海莱因
63. 1926 太阳照样升起 海明威
64. 1978 盖普眼中的世界 约翰·艾文
65. 1962 当邪恶来敲门 雷·布莱伯利
66. 1959 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 雪莉·杰克森(Shirley Jackson)
67. 1930 当我弥留之际 福克纳
68. 1934 北回归线 亨利·米勒
69. 1952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艾里森
70. 1996 The Wood Wife Terri Windling
71. 1966 占星家 约翰·福尔斯
72. 1957 夏之门 罗伯特·海莱因
73. 1974 万里任禅游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
74. 1934 我,克劳狄 罗伯特·格雷夫斯
75. 1903 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
76. 1939 落水鸟 弗兰·奥布莱恩
77. 1953 华氏451度 雷·布莱伯利
78. 1925 阿罗史密斯 辛克莱·刘易斯
79. 1972 沃特希普荒原 理查德·亚当斯
80. 1959 裸体午餐 威廉·柏洛兹
81. 1984 猎杀红色十月号 汤姆·克兰西
82. 1993 Guilty Pleasures Laurell K. Hamilton
83. 1951 The Puppet Masters 罗伯特·海莱因
84. 1986 它 史蒂芬·金
85. 1963 V. 托马斯·品钦
86. 1956 双星 罗伯特·海莱因
87. 1957 银河公民 罗伯特·海莱因
88. 1945 梦断白庄 伊夫林·沃夫
89. 1932 八月之光 福克纳
90. 1962 飞越疯人院 肯·凯西
91. 1929 战地春梦 海明威
92. 1949 遮蔽的天空 保罗·鲍尔斯
93. 1964 永不让步(Sometimes a Great Notion) 肯·凯西
94. 1918 我的安东妮亚 薇拉·凯瑟
95. 1985 Mulengro: A Romany Tale 查尔斯·德·林特
96. 1997 Suttree 戈马克·麦卡锡
97. 1984 Mythago Wood 罗柏·霍史达克(Robert Holdstock)
98. 1977 幻影 李查·巴哈
99. 1994 The Cunning Man 罗伯森·戴维斯(Robertson Davies)
100. 1988 魔鬼诗篇 萨尔曼·鲁西迪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香港《亚洲周刊》于1999年6月仿效西方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而提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书单。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只评选长篇小说,而本书单则将短篇小说集涵盖在内一同评等。
大约1999年1月开始,于1999年6月揭晓,历时半年。
评选方式:先由《亚洲周刊》编辑部列出500多本参考名单,然后邀请海内外的十四名评委投票选出一百强。
评审委员名单:
中国大陆:余秋雨、王蒙、王晓明、刘再复、谢冕
香港:刘以鬯、黄继持、黄子平
台湾:南方朔、施淑
马来西亚、新加坡:潘雨桐、黄孟文
北美地区:郑树森、王德威
2. 边城 沈从文
3. 骆驼祥子 老舍
4. 传奇 张爱玲
5. 围城 钱锺书
6. 子夜 茅盾
7. 台北人 白先勇
8. 家 巴金
9. 呼兰河传 萧红
10. 老残游记 刘鹗
11. 寒夜 巴金
12. 彷徨 鲁迅
13.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14. 财主底儿女们 路翎
15. 将军族 陈映真
16. 沉沦 郁达夫
17. 死水微澜 李劼人
18. 红高粱 莫言
19.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20. 棋王 阿城
21. 家变 王文兴
22. 马桥词典 韩少功
23. 亚细亚的孤儿 吴浊流
24. 半生缘 张爱玲
25. 四世同堂 老舍
26. 胡雪岩 高阳
27. 啼笑因缘 张恨水
28. 儿子的大玩偶 黄春明
29. 射雕英雄传 金庸
30.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31. 鹿鼎记 金庸
32. 孽海花 曾朴
33. 惹事 赖和
34. 嫁妆一牛车 王祯和
35. 异域 邓克保(柏扬)
36. 曾国藩 唐浩明
37. 原乡人 锺理和
38. 白鹿原 陈忠实
39. 长恨歌 王安忆
40. 吉陵春秋 李永平
41. 黄祸 王力雄
42. 狂风沙 司马中原
43. 艳阳天 浩然
44. 公墓 穆时英
45. 旧址 李锐
46. 星星·月亮·太阳 徐速
47. 台湾人叁部曲 锺肇政
48. 洗澡 杨绛
49. 旋风 姜贵
50. 荷花淀 孙犁
51. 我城 西西
52. 受戒 汪曾祺
53. 铁浆 朱西宁
54. 世纪末华丽 朱天文
55. 蜀山剑侠传 还珠楼主
56.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於梨华
57. 浮躁 贾平凹
58.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王蒙
59. 玉梨魂 徐枕亚
60. 香港叁部曲 施叔青
61. 京华烟云 林语堂
62. 倪焕之 叶圣陶
63. 春桃 许地山
64. 桑青与桃红 聂华苓
65. 蓝与黑 王蓝
66. 二月 柔石
67. 风萧萧 徐言于
68. 芙蓉镇 古华
69. 地之子 台静农
70. 城南旧事 林海音
71. 古船 张炜
72. 酒徒 刘以鬯
73. 未央歌 鹿桥
74. 沉重的翅膀 张洁
75. 果园城记 师陀
76. 人啊,人! 戴厚英
77. 黄金时代 王小波
78. 狗日的粮食 刘恒
79. 棋王 张系国
80. 赖索 黄凡
81. 妻妾成群 苏童
82. 霸王别姬 李碧华
83. 杀夫 李昂
84. 楚留香 古龙
85. 窗外 琼瑶
86. 沉默之岛 苏伟贞
87. 白发魔女传 梁羽生
88. 古都 朱天心
89. 尹县长 陈若曦
90. 四喜忧国 张大春
91. 喜宝 亦舒
92. 男人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93. 将军底头 施蛰存
94. 蓝血人 倪匡
9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96. 活着 余华
97. 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
98. 十年十意 林斤澜
99. 北极风情画 无名氏
100. 雍正皇帝 二月河
《平凡的世界》,没有入选!
一百强中的文学精华,主要是三四十年代的作品;
中国大陆1949年以后,有25本,其中23本在文革后创作;
香港:12本;
台湾:28本。
另:有人指出第六十一位的《京华烟云》是英文小说,故此不应入选。
1 thought on “教育的意义”
Christen December 1, 2015 at 2:49 pm
王安忆的大部分作品,可在Kindle商店购买,价格都不高。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