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读书这件小事

昨天晚上开始在地铁看知乎周刊:《读书这件小事》,为知乎网友的渊博所倾倒。

神一样的女子

昨天还读了这个主题:你觉得一生中必看的书?,关注苏格拉敏
却发现周筠更是圣母级别,这些散发着书卷气质的优雅女子,让我等汗颜。
苏格拉敏说:每一天,我都希望我的世界能更大一些,再大一些,让我的心能去向远方,让我的想象力能插上翅膀,而读书,读好书,总会帮助我实现这一点。
深以为然,尽管我也总被怀疑读了那么多的书,素质却不见长进,我只能苦笑火候未到。她们很小的时候,就能翻看《围城》,我还在田埂上放牛;及长,她们可以在书房里看父母订阅的杂志,我在为农村高考几乎瞅瞎了眼睛;进入社会,她们可以重温经典,我却在为房子车子殚精竭虑,匆匆听几本有声读物,已经难得。心智未开,单只吵架和哄劝,都不知浪费了多少时光,且气坏了身体。
周筠推荐的微博:

  • 杨早:话题系列主编,著《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 微博签约自媒体
  • 倪雪君: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编辑
  • 艾斯苔尔:毛毛虫童书馆总编辑、绿手指妈妈、华德福教育追随者

看到她对自己读过的书,如数家珍,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定出身书香门第,那么:
努力让自己成为书香门第,虽然上一代还是土里刨食
其实这还不是真正的大家,那些骨灰级的,是没有时间上知乎的。我总以为自己起得很早,而每一次早起外出,却看到管村路上,行人如织。

哈佛图书馆之夜

某些人把美国大学的辛苦程度给神话化了,比如著名的「哈佛凌晨三点图书馆」那个帖子,但是实际上我找 H 大的校友确认过,基本上哈佛图书馆凌晨三点不会有人。
拖延症和抱佛脚,临近 deadline 才想起做事这种事情是全球通病,五道口 TP 两校和一线 985 广泛存在,一线美国大学也广泛存在。
他们的方式是,大略地读一篇书,然后约几个同道者出来一起扯淡。这种阅读方式是否科学,我个人并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比较认同——阅读从来不是一个应该被过于「严肃化」的事情。
一同校同乡的妹子望着斑驳的山坡感叹一句:「美到令人窒息的斑驳雕塑。」然后,我默默走到她身边,靠近她,让我的气息穿过她的秀发,轻轻说了句:「那是一山坡的马粪……」
阅读主要注意三个东西:一个是信息的量,一个是信息的消化能力,以及信息的排列特性。根据阅读的读物和自己的情况来,从这三个角度来取得一个平衡,这样有利于阅读。
延伸阅读:

  • 哈佛图书馆辟谣:中国盛传的哈佛校训系编造
  • 哈佛学子来辟谣:每晚在图书馆熬夜是杜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