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
记录古文观止,但不从第一篇开始,因为看过太多遍了。十几年前,我还给平儿讲过《郑伯克段于鄢》,十五岁的孩子,能说出: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真不是一般的人物。
周郑交质,是个有趣的故事,主角之一,也是庄公。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读书笔记
自春秋起始的东周,从平王东迁立国,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连姬姓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天子和诸侯的信用,要用交换人质来作保证,成了天大的笑话。郑庄公不循礼法开了先例,王纲已堕!郑庄公五霸之首的面目,已经是昭然天下。周平王的任用不一,也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线,交质为的是重建信任再续交好。但是周平王死后,其孙年幼继位,手下的大臣又准备将权力交给虢公,就再次引起郑庄公不满。后来双方战事不断。除了本文所说的两次夺粮,后又有郑庄公来朝,但周桓王未与礼待,为此郑庄公恼怒了,竟将周天子名下的许田出卖给了鲁国。周王室怒而伐郑,但因为军事力量的不济而遭败绩,且桓王因此负伤。
- 春秋经没有提及此事,故《公羊》和《彀梁》亦为对此有提及和解释,先圣左丘明根据史料等加入了此事,后史记亦选此事入郑世家。
-
此事实为春秋乱之始也。孟子云:春秋无义战。何为无义战?春秋各国征伐无序,无义之人和谈义战。春秋五霸轮流替换,各相征伐,以大欺小,各自为政,欺辱朝廷,故曰无义战矣。此事后,平王怨之,欲以讨伐,然郑之祝聃射周王中肩,庄公始霸,史称“春秋小霸”,故曰春秋实始于此事也。
-
周郑何以交质,因不信也。不信交质亦无用,信则不交也无碍。信乃交友之本与,无信何以立?君子云:国无信不强,民无信不立。此二国不信,无怪乎,周灭与秦,郑灭与韩与!
诗经抄录
国风·召南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大雅·生民之什
行苇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均,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醽,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郑国
郑国是西周末至战国初重要诸侯国之一,姬姓,伯爵。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是为郑桓公,最初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凤翔一带,后迁到今陕西省华县一带。
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和郑桓公,继位的郑武公保护周平王东迁,并借机灭掉东虢国、郐国、胡国,把郑国迁至河、洛、济、颍之间的新郑。
郑庄公即位后郑国开始强盛,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发生周郑交恶,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史称郑庄公小霸。
郑庄公去世后其子厉公驱逐世子忽自立为君,郑国大乱,从此郑国日益衰落,到了郑穆公时代,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郑国作为四战之地,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郑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
郑简公(前565年立,前530年薨)时,郑国任用子产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
三家分晋后,韩国成为郑国最大的威胁。前423年郑幽公刚刚继位,韩武子就来伐郑,并杀郑幽公,后来幽公之弟儒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
前375年韩哀侯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
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0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