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简体字

1920年,语言学家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推广简体字。
1935年6月,钱玄同在其所编的《简体字谱》(2400余字)中选出1300余字编成《常用简体字表》,送交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其中的1200余字并准备推行。
1935年8月21日,王世杰颁布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个。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废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简体字典》,并且在燕京大学开设简体字课加以试验。1937年5月字体研究会发表了《简体字表》第一表。
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听闻后,向蒋中正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并三个月拒绝参加国民党会议。蒋中正思考后,觉得暂时搁置简化字方案。此后一直未有机会再次实行。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1952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再次提出简化汉字,后遭胡秋原极力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
1981年,为适应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需要,中国发布了《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GB2312最多能表示6763个汉字。
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刊载在10月15日的《人民日报》,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14个简化偏旁,叠、覆、像、啰不再简化为迭、复、象、罗。
1986年发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内收通用字7000个(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这个表亦代替了1965年出版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6196字),规范了中国大陆的印刷字形标准,另外亦恢复了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被淘汰了的15个异体字为规范字。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生效,中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的通用的语言文字地位,同时对方言、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允许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观点:鲁迅在《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观点: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观点:解放后通过推广简体字与扫盲班成功的使几亿的人民脱盲,成功的把民国时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盲率转变成了今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识字率,今天大陆的识字率比香港还高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因此解放后的几十年里,再也出不了民国时期擅长风花雪月却无视民间疾苦的所谓“大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