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首
早在高中第一年,我就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但是唐诗一书只记得作者蘅塘退士,宋词作者上彊村民,第一首是宋微宗的词,以“裁剪冰绡”起,而元曲一书,连作者都忘记了。
我不能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因为直到现在,读书虽然成为我的习惯,我仍然在学习读书的方法。这三本小册子,希望能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不要求全背,至少能全部理解。尔后再读《全唐诗》、《李太白全集》、《杜诗镜铨》等。
唐诗和宋词的选编,似乎没有太多的争议,元曲就比较复杂了,这里附上从百度百科中摘录的作者资料,以正源本。
唐诗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
乾隆四十三年孙洙卒于无锡,终年67 岁,葬城南陈湾里。
孙洙能诗善文,尚有《蘅塘漫稿》、《排闷录》、《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唐诗三百首的众多注本中,以上元女史最为流行。
陈婉俊,号上元女史,金陵人,清道光二十四(1844)上元女史陈婉俊的补注本“唐三百首”,其书简明扼要,“考核援引,俱能精当”,颇受欢迎。四藤吟社刊刻时,以孙洙只录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之二首,未为全豹,则为补全五首,故今行本共收诗三百十三首。
陈是姚莹的外孙媳妇,姚是《康猷纪行》的作者,桐城派的名人,是一代文比魏源武比刘铭传的全才。
“《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未能遍也。爰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五首,蘅塘止录其二,不免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未敢窜易一字焉。”
《唐诗三百首》成书以后,立刻流行开来,于是有人为这本书作注。《唐诗三百首》的注有多种,其中陈婉俊的补注本最为简明,流行最广。清代学者姚莹在他为本书作的序中,对陈婉俊进行了介绍,陈婉俊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人,她的父亲陈叔良是一名观察史。陈婉俊小时候十分聪慧,特别喜欢书。父亲十分钟爱她,对她进行良好的教育,使陈婉俊具备了充足的文学知识与艺术修养,从而才有可能为《唐诗三百诗》作注。如果我们读陈婉俊注的《唐诗三百首》的话,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注释得十分精当、简洁,而不像其他大部分注释那样,为追求全面而变得繁杂无比,使人读后不得要领。而且陈婉俊的注释方法也已贴近现代的解释法而不再是传流类型的训诂学,这也更容易使人接受。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女子的行为与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女子往往不能像男人那样接受教育,立身扬名,这种偏见使得许多十分聪慧的女子不能充分发挥她们的才能,终身埋没。因此,为《唐诗三百首》做注的这位陈婉俊应该说是幸运的。
宋词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由晚清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上彊村民,浙江归安人。
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
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
卒年七十五。
著有《彊村词》。
元曲
任讷 / 卢前,这是目前网上认可度最高的版本,但是查二位先生的个人资料,均无《三百首》片语,但确穷其一生作元曲之研究。
任中敏(1897~1991),中国著名词曲学家,戏曲理论家、敦煌学家。原名讷,曾用笔名二北、半塘。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
任中敏早年师从著名戏曲学家吴梅,致力北宋词学和金元散曲及其音乐理论的研究,著有《作词十法疏证》、《散曲概论》、《曲谐》等,另辑有元、明、清历代散曲作家集30余种,编纂戏曲理论丛书《新曲苑》。在《新曲苑》中主要收录了散见的曲话、曲论、曲韵、曲谱等方面的资料,为汇集和研究古典戏曲史料及其理论著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任先生对于敦煌学有精深独到的研究。任中敏研究敦煌遗书达20多年,先后出版《敦煌曲初探》、《敦煌曲校录》。在他的力作《敦煌歌辞总编》里,他为敦煌歌辞的研究制作了一份详细的年表,并按照杂曲、只曲、联章、大曲等体裁,分类收录了敦煌歌辞一千五百余首,同时对所有歌辞都进行了严格的订正、辨伪、复原、分析、比较和研究。是对宋词和金元散曲研究的新见解。
卢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词曲大师吴梅的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