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陈毅是十大元帅里很有特色的一位,他一个人代表了红军南方游击队、新四军、三野,以前没有人怀疑他在这三个阶段的地位,现在随着粟裕地位上升,陈毅在三野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淮海战役总前委中,军事排名刘陈邓,但邓还挂着个书记,华野他是司令,但粟是代司令,实际指挥作战。换句话说,他有政治地位,但没有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在南方游击队中,以前都说是陈毅领导,但现在基本承认项英是一把手(项当时是政治局常委,是党的最高领导核心成员,其党内地位在遵义会议前超过毛泽东),陈毅是二把手。新四军中,陈毅当了五年的代军长,之所以称代军长,是因为军长叶挺还活着,所以他是代,直到四六年叶死后陈才成为正式军长,期间陈毅到延安两年,新四军又由张云逸当了两年的“代代军长”。
……黄桥战役对新四军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同时也激怒了国军,大量国军上书蒋介石要求严惩新四军,于是发生了之后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陈毅任军长,刘少奇任政委,之后的几年,新四军大发展,至抗战胜利,新四军已经发展到30万人,后来改编成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最后称三野,是仅次于四野的解放军最大战略集团。
解放战争初期山东野战军初战失利,涟水一战损失巨大。但导致陈毅在野战军内地位下降的,是他亲自指挥的泗水战役,之后有了所谓“陈毅不会打仗”的电报,其实在解放战争开始阶段,全国的解放区都遭到失利,并不独山东为然,不过由于陈毅指挥的泗水作战解放军伤亡惨重,引发了一些军内情绪,陈毅的地位受到了置疑,之后,山东野战军扩编成华东野战军,陈毅依旧任司令,而粟裕的地位急速上升,任副司令,并实际上获得了指挥权。不过此时陈毅作为司令,有最终决定权,在华野,粟裕的地位远不如陈毅,没有陈毅的支持,粟裕无法真正指挥部队,因此才有陈毅出题目,粟裕作文章的说法。
四八年夏陈离开华东后,粟裕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统帅,于是他打了那场很受争议的豫东战役,这场战役国共双方都称自己获胜,但实际上是打了个平手,而且对粟来说是险平,之后打了济南战役,但济南当时已是孤城,接下来,就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导致粟的地位急剧上升,这是后话。
建国后陈历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外交部长、副总理,但他最出名的表现则是在文革中的两件事情,一是带头闹了“二月逆流”,二是在红卫兵对他的批斗会上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演讲中直接说“毛主席也会犯错误”、“毛主席也不过是个人”、“反对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拥护毛主席也不一定就是革命”等等名言,举坐一片哗然,但最终虽然受到冲击,最终也平安无事,皆因其和毛、周良好的私人关系。
陈毅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追悼会前,毛泽东同张茜和他们的子女谈话中说,陈毅是好同志,并高度评价陈毅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贡献;肯定陈毅是执行中央路线的,是能够团结同志的。毛泽东还向在场的一位外宾说:“陈毅是支持我的;林彪是反对我的,跑了,摔死了。他也是反对陈毅同志的。”
抄录部分陈毅诗词如下:
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三任妻子
忆亡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兴国旅舍
一九三七年九月初一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傀负故人情。
赞春兰
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
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
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
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
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
冬夜杂咏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红梅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幽兰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