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
最近学易,中古智慧的集大成者。
豫卦的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此即蒋先生名字出处。
听南怀瑾先生的易经三原则,我当时就想到一个很好的名字:陈易之,但为五郎所毁。
尚待求索。在些先给自己正名。
周处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但当时并不知道原文的标题。1999年,我给自己改名的时候,也未想起过周处。但以后倘有人问我姓名的由来,我大概会翻出以下四则故事:
史记·改过自新
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於是少女缇( tí)萦(yíng)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刘向《列女传》:“缇萦讼父,亦孔有识,推诚上书,文雅甚备,小女之言,乃感圣意,终除肉刑,以免父事。”
文帝诏书: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游侠戴渊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颍,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这两则短文背后的主角,实为陆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主要作品:《文赋》《辨亡论》《平复帖》
《文赋》是文艺理论作品,此赋序言说明创作缘由和意图,指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认为对写作的认识,虽然可以借览前人的经验,但主要靠个人在实践中摸索。
《辨亡论》是三国时期陆逊之孙陆机谈东吴为何灭亡的一篇文章,收录于《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裴松之的引注当中。
《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草法、文句,都很古奥,难以辨识(徐邦达)。
《平复帖》现藏故宫博物院,它流传有绪,曾经唐、五代、宋、元、明、清代官府名人收藏,包括宋徽宗赵佶金签印玺,明代董其昌等人题跋,清代归内府,转亲王府第,1937 年恭亲王之孙售予张伯驹,1956年张先生将此帖等文物捐献给国家,这段流传经历也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释文一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郑春松
释文二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