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笔记
是年大事记:
-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 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
-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
- 赵简子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
- 智伯(智瑶)请地于韩康子,又求地于魏桓子,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
-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襄子如厕心动/襄子至桥,马惊)
- 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魏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子击(魏文侯太子魏武侯)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
- 李克: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 吴起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将,起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三家分晋的评论很精彩,但于今世更有意义的,还是针对智宣子立后的评论: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李克识人五法: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璜成争相,与史记吴起和田文的对话,有相通之处: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 资治通鉴 周纪一 起着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於子乎?属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 史记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