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之一)
当初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字是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原因是工整,对孩子而言,赞誉就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当我发现中学旁边的刘祥书店里有庞中华字帖的时候,没怎么犹豫就买下了,尽管当时预缴书本费都是难题。
但是无论我怎么练习,只要一抛开字帖,就打回原形,只是隐隐的记得,庞老师强调过,写字要讲究间架结构。后来读初中,在别的同学都形成自己写字风格的时候,我仍在原地踏步,就好像我的身高一样。何松山没有买过字帖,但下笔薄酒飘逸,是我崇拜的对象。但因为考试成绩好,也没有人在意我写的字是否漂亮。直到上了高中,政治老师王宏业指着我试卷说,你看你写的这个字,画的什么啊!(按:感谢王老师没有直言鬼画符!)
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本不会写字,随着笔记、答题压力的增加,我最初的那点工整也丢失了,惨不忍睹。但我也知道,我练习多年的楷书,没有一点的效果,现在要想突破,只能另辟蹊径了。只是我了解的硬笔书法家,还只庞中华一个,手上有一套五体字帖卡片,楷书是没有信心了,我更知道行书、草书要以楷书为基础,而且答题也不能用草书啊,当然更不能用小篆,隶书的笔画似乎比较有规律,很好掌握,就是它了,于是开始苦练隶书,也是庞中华老师送我起步。
现在老家没能保存当年的笔记,但是可以想象,我那个时候的隶书,无非一排排的波浪线而已,本来庄重的字体,在我的手中,变得轻浮。尽管如此,也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解答那些长篇的思想政治论述题,远远一看,也有美感。以致于在同学中流转的毕业纪念册上,我的字重新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只一位真正懂得书写的沈承明,说我的字扁,有特色。
真正让我在隶书上有精进的,是在中大书店买到一本卢定山编写的《隶书入门字谱》,现在这本字帖还在,于我心中无价。通过这本毛笔字帖,我略通隶书的要义,记住了一套口诀:
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也知道隶书有四大名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
我的隶书在今天能稍有起色,全靠卢老师的指引。
注:亦有隶书十大名碑之说,其余六部为:石门颂 华山碑 史晨碑 鲜于璜碑 衡方碑 西狭颂。
进入大学,本来写字就少,而同班同学黄凤鸣,书法一绝,见着他的字之后,我不在任何人面前谈写字。
接下来拼命工作,白天黑夜都趴在键盘上,一年也写不了一千个字,水平可想而知。
卢定山老师在网络上并不出名,但是他的字影响了我的一生,现在网购发达,三年以来,我又购买了多本卢老师的字帖:
- 隶书入门字谱
- 楷书入门字谱
- 行书入门字谱
- 草书入门字谱
- 卢定山古诗册页
- 卢定山对联八十幅
- 卢定山隶书百家姓
- 卢定山隶书千字文
但是它们都取代不了那本纸张发黄,封皮破碎的老书。
晚上回家,才发现当年在罗山购买的卢定山字帖,除了隶书之外,还有一本行书,行书的扉页上,盖着书印:
北大书社
罗山一中对面
电话:2138601
只是行书一没有怎么练过,已经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