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恐怖的周一地铁

早上八点半,北京南站北上的站台,还是乌压压的一片,十分钟过去了,地铁走过三到四班,我却没能挪到一步。我给平儿发了一条信息:

下周一还是早起开车,太恐怖了,堪比春运,还没上车,衣服已经汗透。还有推婴儿下车的,抱孩子上车的,遭罪。

八点四十,又有一个怀抱孩子的妈妈下车,三岁左右孩子最初还和妈妈一起喊:

样(让)一下,我要下车……

随即被吓得哇哇大哭,由于妈妈冲撞过猛,出来的时候,孩子因为惯性整个腰部折向前方,多名乘客一起伸手拖住,才没有酿成大祸。

之后一班列车,有个女的拖着一个行李箱下车,连续三次被上车的人挤回车厢,等她终于攒足力气挤到门口的时候,车门已经开始关闭,她人在外,箱在内,伴随车门两次开闭的是两次尖叫,总算成功下车。
八点五十,我上车了,八月考勤第一天,迟到。


今天仔细看了腾讯大家发布的谁该离开北京,他们统计了一下2015年7月28日的北京地铁客运量,不包括京港地铁:
bjsubway
除京港地铁之外,合计918.86万人次
根据京港地铁的官方微博:

2015年7月31日(周五)北京地铁4号线客流量为136.4万人次;大兴线客流量为32.3万人次;14号线西段客流量为5.5万人次;14号线东段客流量为15.0万人次。
2015年8月1日(周六)北京地铁4号线客流量为111.4万人次;大兴线客流量为26.8万人次;14号线西段客流量为4.0万人次;14号线东段客流量为9.3万人次。

附:《谁该离开北京》摘录
北京的拥挤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不在行政次中心如何立竿见影,而在于资源和利益分配是市场主导还是行政权力主导。
北京目前的人口分布情况是二环内不到7%,四环内也只占32%。虽然越往中心面积越小,但仍不是人口绝对数量问题,而是每天数百万人从四、五环外到中心城区间往返的问题。因而症结并非腾出地皮,而是带走经济活动和常住人口。
对北京居民来说,最贪恋的就是中心区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说实在的,中心区优越的文化艺术资源反倒为那些住得远远的北漂文青所眷恋),这正是中心区人口和交通压力的主要成因之一。居民对它们不计代价的追捧其实源于它们因服务于中央而集中全国精华的现实。
正如北京堵车并不完全是因为车多一样,北京城内其实也并不缺地,至少在三环到五环之间,基层有丰富的土地存量。这与北京原有的占地规则有关:北京城本身就围绕皇宫形成,1949年后高级机关同样尽情挥洒,早年二环外就是郊区,因而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事业单位无不占地宽广。至今,北京五环内外的发展用地仍大多来自乡村的集体土地和拆迁工厂、仓库等设施。北京不是没有棚户区,但住得舒展的人和手握空地的机构仍有的是,停车空间普遍紧张,但那是汽车政策和规划/建筑政策脱节注定产生并多年积累的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北京的土地利用率不高,甚至可以说一切资源都利用率低下,因为一切都是行政分配。除了拆迁后集中到政府手中的土地不断商业开发,北京土地再紧张的地方,只要形成商业价值,有地的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和院校就能设法辗转腾挪出地产项目。迁走一大批工厂也并不减少而只是置换人口。
鲜为人知的是,北京只是中心城区拥挤,2151万人口其实拥有16410平方公里的总面积,而东京都1300万人口只有2155平方公里,墨西哥城1850万人口占有1500平方公里。这与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明显少于东京,仍比东京堵车严重得多是一个道理,问题并不在数量多少而在资源分配和治理水平。
其实,北京的天然资源紧张、堵车和教育医疗分配畸形等关键问题,与多年政策失误和治理者既得利益固化不无关系。在经济基本运行都离不开外来人口的情况下,还幻想用户口控制人口规模,实质上只是保护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畸形分配。关键资源处处被行政控制、无法让市场优化利用,更是北京拥挤困境维持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