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群·读书
昨天上午,收到大伟的QQ验证消息,说一会儿给我一个惊喜。
后来,便有一个新的微信高中同学群,想起同学少年,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天南海北,虽亲切不减,照片中却难掩岁月的沧桑。
从小到大,我不是一个很合群的人,根源大概在于我与生俱来的自卑。以致于高中,大学,这两个人生最金贵的年代,我在同学心中的印象,都是简单而又模糊的,就是学习好,瘦。
高中直到大学,给予我很多帮助的一位同学,加了我的微信,我练完车,第一时间给她发了信息,表示感谢。简单的说了一下我在北京的生活情况,也直言学习好会考试其实没有什么用,真正的学习是用一辈子去参悟生存之道,读书,思考,旅行。
说起读书,很惭愧,在我真正年富力强的时候,比如大学,甚至30岁以前,我没有好好的读过书。
大一的时候,和六班、中文、公管的几个同学,一起住东二区36栋208室,那一年,除了全面的了解BSB之外,就是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和《绝代双骄》。同学都说,平凡的世界,是看过的书中最好的。记不得出版社,也想不起来封面,印象中字体很小,书页发黄。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对少平的事迹记忆深刻一些,多年以后,才发现,少安至少是平行男主角,甚至盖过少平。然而,当时的这本书,究竟给我留下了什么?也许就是当时的感动,然后就是可以在朋友面前说:我读过这本书。从华工毕业之前 ,我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本子,这么多年一直带在身边,从广州到上海,再到北京,却再也没有真正翻开过。2014年,我发现了有声小说,这对视力不好的话,真正是个福音,李野默播讲的《平凡的世界》,听来的感觉,不亚于灯下翻书。2015的重读,少安的形象逐渐的走近,似乎能看透他的内心,体味他的痛苦。读书,也是在读自己的人生。上班第一天,发现平凡的世界拍成电视剧了,我不太想去看,等我修一段时间的古文之后,我会从之前搁下的段落开始听。
而之后的三年,我似乎一直忙于从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还书,真正看完的,只有一本:《无奈的追寻》,只因为那年的暑假,我带了它回到老家,在辅导平儿功课的间隙,读完了。现在想来,当时我就应该把自己的图像改为猴子摘玉米。
我真正开始读书,从2014年,经历一场精神重创之后,寻求内心的平静。
微信群的同学还在回忆当年,我有一种感觉,高中的同学,要远比大学的亲近。
读书,同学,个中的情感和体会,都是年龄、阅历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