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说汉末三国
这部书也听到曹操取汉中了。豆瓣评价7.8分,我觉得是中肯的,相对吕思勉、田余庆先生,甚至易中天教授,袁老师的这部三国,的确草率了些,深度和角度都有改进空间,虽然我不清楚袁老师降低姿态是否为了适应普通电视观众的需要。
目前的收获主要两点:
1. 司徒王允书生误国
2. 对关羽的武器质疑
3. 重新认识五虎上将
4. 如何评价明帝曹睿
5. 曹爽无能葬送基业
6. 黄鹤仙家外交轶事
王允
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王允天资聪颖,独具慧质。少年时期,王允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习文章、阅经典之余,王允还坚持习武强身。他崇慕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同时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认真不懈的文修武练不到数年,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百度百科:
当朝文学家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当时,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
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写成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士大夫们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伯喈(蔡邕字)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反驳马日磾说:“先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社会上缺乏时代精神,不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幼小的天子,因为这既对神圣的道德教化毫无益处,而且还使我们这些人遭到批评和指责!”马日磾无奈,只得退出,感慨地对别人说:“王允这种作法恐怕不行吧!善待人才,这是一个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而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创作的保障。如今,像王允这样不重视贤才,切断国家的命脉,阻碍国家经典的流传,难道能维持久远吗?”
可怜蔡邕最后冤死狱中。之后,文武百官和士大夫对蔡邕的死议论纷纷,王允这才真正明白蔡邕的确罪不及死,后悔莫及。
但铲除董卓之后,王允在如何安排和处理他的旧部时,反复无常,态度极不慎重,而这正是王允最后走向灭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关羽
历史上真正的关羽使的可能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马槊、长矛一类的刺击型兵器。理由就是正史《三国志·关羽传》虽未说明关羽使什么兵器,但是有“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的描述,既然是“刺”当然不是用刀,而是长矛一类兵器,至于后面的“斩其首还”,当是关羽刺死颜良后,抽出随身所带的环首短刀,斩下颜良头颅。
从出土文物来看,汉末三国时代并没有出土的长柄大刀,而且,汉末三国时代还没有出土的马镫,如果没有马镫的话,武将骑马需要一手持缰一手使用兵器,长柄大刀很难单手使用,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关羽那个时代根本没有长柄大刀,关羽当然不会使用这种兵器了。
五虎
详见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曹睿
聪明强记,识人断事,并非昏君。
曹叡二十三岁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
但后期沉湎美色,大兴土木,病重之后,在选择辅政大臣时,犹豫不决,托孤不当,对家大业大的曹魏政权由盛转衰要负主要责任。
曹爽
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宗室、权臣,大司马曹真之子。
但无能,作死。
百度百科:
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诛族。
费祎
当时听易中天先生讲这段的时候,以为这是邓芝的故事,今天确认为费祎。
孙权曾设宴款待蜀国使者费祎,事先告诉群臣,如果使者进来,继续饮食,不要起来迎接。费祎到了,孙权停下来,群臣继续饮食。费祎嘲讽道:“凤凰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诸葛恪答道:“爰植梧桐,以待凤凰,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诸葛恪机警过人,算是勉强挽回一点面子,但真的很勉强。
参考:
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绝景。”
百度百科:
费祎驾鹤之传说,可能因为《述异记》仙人驾鹤故事转化而来。文中的仙人荀瓌字叔伟,而费祎字文伟,在习惯以表字相称的年代,人们对“荀叔伟”十分陌生,而对“费文伟”却比较熟悉,加上费祎的名气较大,又是江夏人,于是以讹传讹,渐将两个人名混同起来。
无论如何,作为历史老师,袁腾飞是优秀的,感谢!
袁腾飞说三国 存储于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