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By - 陳 思敬

民国大师

读过赵皓阳关于繁体字的知乎回答之后,我又找到他批驳民国之后无大师的人人博客。
博客开篇引用的图片,是岳南《南渡北归》的封面,书腰上赫然印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相当长的时间,我也是深为认同的,我的书架上也摆放着这套书,并《陈寅恪与傅斯年》,原因和繁体字的问题类似,现实社会的黑暗以及自身生活的落拓,以文科生自居而本质上又没有什么文化的我对民国风度产品了想当然的盲目崇拜,而全然忘记了祖辈所受的苦难,对建国之后的进步,归结为世界发展的自然结果。我们总是渴望他人对公正客观的对待自己,却很少推己及人。

矫枉易过正,赵先生的观点,很多地方也值得商榷,但在这个负能量爆棚的年代,他是我见过的喊出第一嗓子的网民,无论如何,值得感恩和尊敬。如对民国的品格有不敬之处,相信大师也不会见怪。
其实早在一个月以前,我在kindle论坛上下载了《一派胡言:阎连科海外演讲集》,对这位出身河南的作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阎先生是2014年度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想到建国之后,还有影响如此深远的文人。
又拜赵先生当头棒喝,希望以后可以更加理性的评价这个时代,同时更加虚心的学习,之前的无畏,正是因为自己的无知。


摘录部分赵先生的文字:
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大约是80%,而且被视为识字的20%的人当中,已经包括了那些只认识几百个中国汉字的人和在今天只能列为半文盲的人。
所谓“民国大师”基本全为文科、社科人才,而极少数的几个理工科人才都是美国培养的。这里并不是在探讨文理孰优孰劣,而是在当时山河飘摇,家国不宁的社会现状,几个能带来真正生产力直接推动的人才要比一些空谈风花雪月诗词曲赋的人对社会贡献大得多。
譬如说陈寅恪的魏晋研究被当代阎步克,田余庆完败,唐史黄永年完败之,甲骨文就别提了,民国学者加起来认出的甲骨文不如裘锡圭一根毛。再说清史,在网上被骂成狗的阎崇年老先生学术成果也超过民国的孟森、萧一山,这二人不会满语,阎崇年可是能读得懂老满文档的人。
日本京都学派认为民国学术一塌糊涂,只有顾颉刚到了他们那个级别。伯希和说,中国只有三个世界级学者,陈垣、冯友兰、杨树达。
在当代,李学勤、秦晖、裘锡圭、阎步克他们都称得上是世界级文科学者。
现在不少关注“民国大师”的人群中,关心的不是他们的学术成果、思想境界,而是他们的逸闻趣事,譬如王国维的小辫子,辜鸿铭喜欢小脚妹,金岳霖给梁思成戴绿帽之类的,跟关注当下娱乐八卦如出一辙。
许多民国大师的炒作不过是背后都有书商资本看不见的手。
在那些张口闭口“民国之后无大师”的人群中,恕我直言,他们的水平完全无法理解大师们的学术成就,若是能理解或有浅显的研究,便根本不会忽视新中国之后取得的种种进步。他们所要的,只是一种自我标榜,只是通过这一种无病呻吟与感慨叹世来达到标榜自己的目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