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作聪明
某日,客户反馈点击数据中出现了较大比重的台湾IP,初级阶段的排查中,线索很少,大家都本能的怀疑与合作流量有关,因为无论是我们的主体资源,还是推广资源,都以大陆IP为主,可是如何印证这个推断呢?
根据以往的沟通经验,在利益可能冲突的情况下,人会本能的撇清自己的责任,除非你能拿出确凿的论据,譬如我们直接询问:
“客户报障,发现台湾IP,比重不小,检查一下是你们的吗?”
不用想,我们定会得到以下回复:
“我们只有少量的台湾IP”,或者,“我们没有台湾IP”,总之不是他们造成的。
于是我们很默契的想到一个方法,用新的需求去打探对方的虚实。
于是,我问了:
“我们销售咨询个一个需求,不知咱们有无台湾的IP,客户想做一个区域定向的投放,竟然包含台湾地区,而我们的台湾网友很少很少。”
对方很快回答:没有。
汗,咨询需求都没有,更何况报障呢?
不禁有一些得意,庆幸自己没有直接报障。
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们的意料,经过仔细的对比印证,我们已经确认,这部分IP出自合作资源无疑,然而,事已至此,我该如何报障呢?
如实报,对方立刻能够觉察刚才的一番对话是在试探,以后没法好好的合作了。因为我们首先抛弃了信任,而信任是这个领域双方合作的基石。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合作非常愉快,我们不能失去这个伙伴。
变通报,化主动为被动,我们也失去了一个敲打对方的机会,信任固然重要,但作为甲方,在出现故障的时候,震慑也是非常关键的。
无奈我们只能选择后者,找了一个台湾IP不甚明显的案子,隐晦的提出问题,询问为何之前回答我们没有。
对方当然很少解释,我们也不能深究,就此搁置。总算化解了危机,没酿成大祸。
其实如果事情一开始,我们就小心查证,如实反馈,断然不会把自己逼到墙角。
同船合作,我们需要开诚布公 + 相互信任
而自我保护,这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无法苛求对方,只能严格要求自己。
以一颗赤子之心,简单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