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成不了伯爵
终于看完《基督山伯爵》,不得不说大仲马的构思和文字都令人叹为观止,也许只有百年以后的金庸古龙可与之媲美。合上书本,我在思考,如果我是埃德蒙·唐泰斯,我会像他那样做么?可能不会吧。倘若我遭遇了他的不幸:
伊夫堡
1、我可能被伊夫堡的监狱长用鞭子抽断脊椎,死了;所以,我要锻炼身体!
2、我可能在暗无天日的黑牢里,用一根带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
3、我应该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从法利亚长老那里学会那么多的知识,精通化学和多门外语;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4、我被当作尸体扔进大海的时候,可能就永远的葬身海底;弱弱的问,我还能学会游泳吗?
5、我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基督山的宝藏;所以,在没有百度地图的日子,我也要培养一点方向感!
6、就算我达成了以上所有的目标,思维缜密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如果像各种电影改编的那样,梅赛戴丝对埃德蒙深情依旧,且有重圆破镜之心,我可能不等大仇得报,就提前沦陷了!
综上所述,我没救了!
最后,很多人评论这部书快意恩仇,可是我总感觉,很多复仇的情节都让我痛苦,死则死耳,不要牵连他人,哪怕不一定无辜,切莫把人逼入绝境,未免残忍!且中国人有句古话,可能正印证了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气度:冤冤相报何时了!
附:配图为伊夫堡
伊夫堡(Chateau d’If)位于普罗旺斯地区的首府马赛(Marseille),因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而闻名世界。这座城堡正是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被囚禁的地方。登上伊夫堡的露天平台,可将马赛全景尽收眼底。
16世纪20年代为了防御西班牙人侵略,法王弗朗索瓦下令修建了这个堡垒。建成后安置了大炮,最多时曾驻守300名士兵。由于地理位置险要,所以每当发生战争,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后来,随着舰艇和大炮的革新,这座城堡逐渐失去了战略价值,改为国家监狱。195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批准伊夫堡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拨了经费,对它进行了维修和管理,供人们游览。
站在马赛的海滩,可以看到海中有一个四周岩石像斧劈刀切似的灰蒙蒙的小岛,岩石上矗立着一座有三个塔楼的城堡,这就是经过多少次战争洗礼,又被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写得神奇活现的伊夫古堡。
从港口可以乘游艇到岛上。这个长不足200米,宽不足168米的小岛全部由石灰岩组成。通岛上平台的路径是高大厚实的围墙包围下的幽深的“九曲回廊”,每走数级台阶即有高墙和大门阻挡,需转弯右行,路径曲折,犹如行进在深山峡谷中。石阶终了,是面积约二三英亩的平台,这就是森严的伊夫堡。要进入伊夫堡,还需经过一座同中国古代城池吊桥很相似的木制古桥。
城堡由灰沙和石建成,两侧为圆形炮台,中间呈方形。中心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四周高墙环绕,只能见到方形天空。四周有石阶连通,石阶两旁的墙上有铁栅栏的洞孔状窗子和铁门,那就是囚禁犯人的牢房。向下走,通过黑暗、狭窄的长廊,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个有很厚大铁门的地牢,地牢里阴森森的,寒气逼人。仅在一面墙上有一个小窗子,上面竖着有手指粗的铁栅栏,透过小窗仅能见到斗大的一块蓝天。其中的一间在距地面一英尺高的墙上有一个可以钻进一个人的洞。据说当年确有犯人在此凿洞企图逃走,但可惜伊夫堡墙高石厚,堡外又是波浪滔滔的大海,关进来的犯人是的的确插翅难飞。这两间牢房正是大仲马笔下的囚禁法利亚长老和邓蒂斯的地牢。《基督山伯爵》一书倾倒了全世界的读者,也使伊夫堡在无意间扬名天下。凡来到古堡,见到地牢的人无不赞叹作者那挖掘素材的精神、非凡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城堡两侧是22米高的塔楼,塔楼内有一个狭窄的旋转楼梯通向顶端,从顶端的一个小角门走出去,即到了伊夫堡的天台。在天台上可以看到小岛的西南角有一处笔直的岩石,那曾是国家监狱的坟场。在大仲马笔下,邓蒂斯正是在这里冒充法利亚长老的尸体,被扔进大海脱逃,从而获得了新生,成为神秘富有的基督山伯爵。
站在天台上远眺,波光粼粼的地中海,绵亘在山冈上的繁华的马赛城,以及周围的小岛船帆,衬托着瓦蓝的天空,浮动的白云,构成一幅和平安谧的图画。但如果此时想到脚下的伊夫堡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炮火硝烟,曾是多么恐怖阴森的人间地狱,那今天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古堡则正是法国四百年历史的见证。